石山壅羊,海南省海口市
秀英区特产,全国农产品
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
石山壅羊体格中等,体躯匀称,毛色乌黑发亮,短密有光泽,额、背、尾部等处的毛较长。角、蹄为黑褐色。面平,耳尖竖立,颌下有须,颈细长。背腰平直,臀部狭小倾斜,十字部较高,胸狭小,腹部大而不垂。皮薄,呈灰白色,肌肉色泽鲜红,有光泽,肌纤维细密,有韧性,富有弹性,外表微干,切面湿润,不粘手。具有新鲜羊肉固有气味,无异味。煮沸后肉汤呈淡黄色,透明澄清,液面聚有少量脂肪团,具特有香味。
内在品质指标
石山壅羊膘肥皮薄肉嫩无膻及皮下脂肪适中、肥而不腻、营养滋补。羊肉水分含量69.85-73.05%、
干物质26.95-29.75%、
蛋白质18.11-21.53%、
脂肪1.01-4.12%;羊肉中富含
钙、
铁、
锌、
镁等微量元素,其中钙22.79-36.85毫克/千克、铁12.53-15.32毫克/千克、锌34.92-45.62毫克/千克、镁30.15-35.58毫克/千克。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海口市
秀英区石山镇和永兴镇均属羊山地区,属死火山地带,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灌木丛生。。土壤为第二期全新世晚期火山的喷出物,距今约二万年左右,土壤褐至黑色,经过年久的风化浸蚀作用,土质松软、肥力高,含硒量以及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高,肥沃的土壤里生长了1000多种植物,为饲养壅羊提供了营养丰富的天然饲料。适宜石山壅羊养殖。
水文情况
海口市
秀英区地域内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山塘水库286亩,主要有东城水库、西湖、南蓝山塘;石山镇地表不存水,但地下水丰富,拥有212米深火山岩水井,日供水量200吨以上。
气候特征
海口市
秀英区石山镇和永兴镇均处于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干湿季节明显。终年无霜,不受
寒潮侵袭。年平均气温在22℃—26℃之间,年降雨量约16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5%,这种热带气候使该地区灌木丛生,植被多样,天然饲料充足,十分适宜饲养壅羊。
历史渊源
几十万年前的火山喷发,给琼北方圆几百里留下了一层厚厚的玄武岩,这一带因此被称为石山。唐代宰相韦执谊被贬海南就居住在这一带,发现这里尽管石头遍地,但却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于是向村民传授农耕知识,因地制宜养殖黑山羊,后来,这一带因盛产黑山羊又被称为“羊山”。
“羊山”养羊,无论是养殖方式或喂养饲料都不一般。羊被圈养在石头垒起的羊圈里,终年不见太阳,当地人形象地将这种羊称为“石山壅羊”,“壅”即堵塞,“壅羊”就是形容在小房间里饲养的羊,这样的称呼非常贴切。
海口市饲养山羊,主要分布于沿海和丘陵灌丛草地丰盛地带,中部深山野岭较少。相传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民国期间《海南岛志》记载:“羊以黑褐二色为多,皆饲作肉食,无为毛用乳用者。放牧山野,采食树叶,以空室为羊牢,厚铺禾草,以供卧宿。山无虎害,惟患蛇噬。”
据清代《琼州府志》记载:“壅羊是以山羊为栏棚畜之,足不履地,采草木叶以饲之,肥而多脂,味极美。”海南饲养壅羊,相传已有百多年历史,主要在琼山县(今属海口市)的羊山地区和定安县的龙塘、翰林一带,属于火山岩地区,野生灌木丰盛,农户将断乳山羊圈养于暗室栏舍内,从野外采集灌木嫩叶饲养,形成骨质细软、肉质肥嫩、无膻昧,香味浓郁的特点而得名。
民国时期(1912-1949年)海南省饲养山羊数量不多,年饲养量有5-6万只,主要品种为海南黑山羊。
2017年,海口市举办第一届海南石山壅羊文化节,以壅羊众筹为品牌推介立足点,将壅羊推介与乡村旅游相结合。
生产情况
2017年,海口市
秀英区石山镇年出栏石山壅羊达到两万多头。
产品荣誉
2017年5月,“石山壅羊”荣获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核颁发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石山壅羊”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石山壅羊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地域涵盖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
石山镇和
永兴镇两镇现辖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2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共计面积约232.74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19°47′24″-19°58′17″,东经110°8′01″-110°18′35″。
质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8-01-2353。
安全要求
《标准化养殖场-肉羊》(NY/T 2665),《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148),《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管理准则》(NY/T 5151)
特定生产方式
1、种羊:来源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良种场。
2、羊场选址与羊舍要求:羊场应选择在通风、排水良好的干燥处,坐北向南,羊床高于地面1米,用板条或竹条扎成漏缝式羊床。舍内靠墙用木条或竹条设置草架,间隔出15厘米宽的采食缝隙,草架高1米左右。料槽可用水泥或木板制成通槽,一般上宽25厘米,下宽22厘米,深24厘米,槽底呈弧形,最好留1个向外的出水孔。圈舍养羊必须有运动场地,并与栏舍相通,面积不少于栏舍面积的2-3倍,场地要略带倾斜。
3、饲料要求:石山壅羊吃百草长大,尤其爱吃“玉叶金花”、“红藤草”、“福建茶”、“皇竹草”、“苜蓿”、“柱花草”、“花生藤”和“桑树叶”等青饲料,饲喂量占整个饲料的80%-90%。除了青饲料,圈养壅羊还应补充一些精料,并加入所需的钙磷等各种盐分。饲喂时宜先粗后精,先干后青。
4、饲养管理:将草料投入草架,任羊自由采食,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冬季要给其饮用温水,坚持定时定量给料,做到少量多次,一般每天添草和水3-4次,怀孕羊、体弱羊、幼小羊应分群饲喂,种公羊在配种季节需增加精料的喂量。
5、疾病防控:每天清扫羊舍,清洗料槽、水槽,夏季使用高效低毒灭蚊剂或用烟熏法驱蚊,改善环境防止疫病发生;春秋季节各驱虫1次,左旋咪唑片和丙硫咪唑片交替使用,按羊体重100毫克/千克1次灌服;每年药浴2次以上,一般用1%的敌百虫或0.5%的甲醛溶液,选择晴好天气,水温35℃左右,让羊在药液中洗浴1-2分钟;做好口蹄疫、羊链球菌病、布氏杆菌病、传染性脓包口膜炎等重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及综合防治工作,定期交叉轮流使用10%-20%生石灰或30%的热草木灰水溶液消毒圈舍和用具。
6、运输:运羊车厢隔成若干个隔栏并铺上垫草防止羊只过度拥挤和肢蹄损伤。运羊前24小时,应使用腐蚀性小的高效消毒剂对车辆和车上用具进行一次严格消毒,在装羊前再次彻底消毒一次。在装车前提前3-5小时停止投喂饲草饲料,按0.1毫升/千克剂量注射20%长效土霉素,防止羊只感染细菌性疾病。运羊途中要适时停歇,检查有无病羊,并配制一些添加奶粉的电解质溶液供羊饮用。如发现羊只呼吸急促、体温升高可注射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物。运羊车到场后,应立即对车辆、羊只及车周围地面进行消毒,然后卸车,并按大小、公母分栏投放,有损伤及非正常种羊应立即隔开单栏饲养,并及时治疗处理。
按照GB/T 20014.11《良好农业规范-第11部分:畜禽公路运输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要求执行。
专用标志使用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①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严格来自登记确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②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③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④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能力。
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不得向地理标志使用人收取使用费。
2、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①可以在产品及包装上同意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石山壅羊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3、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①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②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③正确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4、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6、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
烹调方法
适宜烹饪的壅羊是出生半月至20日羊羔或是圈养两个月左右、重约15公斤的中羊。壅羊的食法有汤涮、白切、红焖扣羊和药炖,以羊肉火锅为有名。剁羊骨成块,熬汤,汤中配以鲜笋和酸菜,将皮肉薄片烫煮,肉香此滑,其汤酸甜宜人。
石山羊肉火锅的佐料讲究,味道奇特,除用什锦酱为主外,还有姜泥、蒜泥、香油、味精、捣碎的炒芝麻或花生以及醋等,其味香甜中略有酸辣。
每年春节刚过,海南岛就迎来最热闹的“公期”,当地人会用最丰盛的食物欢迎亲朋。在石羊,壅羊当然就是待客最好的美食。当地传统的吃法是“打边炉”,即炉中一锅清水加上简单的葱、姜等调料烧开后,直接放入腌制过的壅羊块煮熟即可。吃时按喜好醮上用什锦酱、桔子、酱油等调制的醮料,羊肉的鲜嫩爽滑顿时尽现唇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