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叶藤春(学名:Alphonsea mollis Dunn)是番荔枝科、藤春属植物。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树干通直,树皮暗灰褐色,枝多,叶纸质,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叶背被长柔毛;叶柄短,花黄白色,单生或双生;花梗被柔毛,有小苞片;萼片小,三角形;果成熟时黄色,卵状或椭圆状,种子近圆形,扁平,淡灰褐色。早春开花,6-8月结果。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生长于山地常绿林中。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40厘米,树干通直,
树皮暗灰褐色,有不明显纵稜,韧皮部赭色,纤维坚韧;枝多,幼枝密被绒毛,老渐无毛。叶纸质,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12厘米,宽2.5-4.5厘米,顶端短渐尖而钝头,基部钝或圆形;叶面除中脉被微毛外无毛,叶背被长柔毛;侧脉每边约10条,纤细,两面明显,网脉疏离,稍明显;
叶柄短,长2-3毫米,被柔毛。
花黄白色,单生或双生;
花梗长10-20毫米,被柔毛,有小苞片;
萼片小,三角形;外轮
花瓣顶端外弯,外面被绒毛,内面几无毛,内轮花瓣比外轮花瓣稍短;心皮3个,被绒毛,花柱压缩。果成熟时黄色,单个或双个,卵状或椭圆状,长2-4厘米,直径1.5-2.5厘米,被黄褐色绒毛,内有种子数颗;
种子近圆形,直径1-1.5厘米,扁平,淡灰褐色。
花期早春,果期6-8月。
生长环境
毛叶藤春是
热带雨林与季雨林树种,中国广西多见于海拔300米以下背风缓坡和村边的杂木林中,常呈散生分布或数株聚生。广西十万大山
酸性土上,常与
大叶栎、
厚叶琼楠等混生,构成
季雨林;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常与
东京桐、
光叶合欢、
秋枫等混生,构成石灰岩季雨林,为群落主要建群种。性喜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而富含
腐殖质的砂壤土、幼年耐隐蔽,天然下种繁殖良好,幼苗幼树在母树隐蔽下,生长正常。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广西(龙州、大新、田阳、防城、上思、凭祥)和云南。
繁殖方法
采种与种子处理:果熟期8月。果实成熟时黄灰色,成熟期较一致,果实结果于枝端累累,收采不难,将完全成熟已变软的果实用竹筐盛起,防在流水中捣烂,经充分洗净,取得纯净的种子,在摊薄稍晾干后便可用以播种。种子千粒重约348克。
育苗:播种繁殖,育苗时可用条播,播后约1个月即可发芽,在正常管理下,1年生苗木高40-50厘米,便可以造林。
栽培技术
栽植:造林地最好选择在广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对土壤无严格要求。栽植株行距2米×3米或3米×3米,造林密度74-111株/亩。造林前先做好砍山、整地、挖穴、施基肥和表土回填等工作,种植穴长×宽×高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基肥穴施钙镁磷肥1蚝或沤熟农家肥1.5千克。如混交造林,可采用株间或行间混交,任豆与其他树种比例为1:1至1:2为宜。在春季,当气温回升,雨水淋透林地时进行造林。淋足定根水,春季造林成活率可达85%以上。
抚育管理:造林后3年内,每年4-5月和9-10月应进行抚育各1次。抚育包括全山砍杂除草,并扩穴松土,穴施沤熟农家肥1千克或复合肥0.15千克,肥料应放至离叶面最外围滴水处左右两侧,以免伤根,影响生长,4-5年即可郁闭成林。抚育时应注意修枝整形,以促进幼林生长。
主要价值
散孔材,材色淡黄色微带青色,年轮明显,呈现不规则的微波浪形,纹理不很通直,结构细致均匀,材质坚硬,略具韧性,加工稍难,横切面刨后平滑,纵切面较粗错,干后少开裂,不变形,可供建筑、家具、农具、车辆、器具等用。果实成熟时黄色,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