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村
四川省仁寿县文宫镇石家村
仁寿县文宫镇石家村位于龙泉山脉中部,该村共有7个经济社519户2039人,耕地面积1424亩,水果面积3850亩,其中:桃树2500亩,枇杷1050亩,其他水果300亩,是全县有名的水果专业村。2011年9月,石家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321元。
综合概述
四川省仁寿县文宫镇石家村位于龙泉山脉中部,该村共有7个经济社519户2047人,耕地面积1424亩,水果面积3850亩,其中:桃树2500亩,枇杷1050亩,其他水果300亩,是全县有名的7水果专业村。2011年9月,石家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321元。
石家村是全国枇杷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四川省绿色食品基地,通过“三品”认证的基地规模占村主导产业的100%。石家村充分挖掘枇杷、桃子的观赏性和可品鉴特性,改造519户农房风貌,黑化5公里村道,整治5公里沟渠,建成“桃花源”村门、“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休闲广场,每年举办“桃花文化旅游节”,建设“桃花源”旅游新村。
石家村村貌
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石家村地处仁寿县城北部、二峨山脉南麓,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辖7个经济社,519户、2047人,水果面积3850亩,其中,枇杷1050亩、桃子2500亩,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石家村坚持以产业促新村,以新村带产业,推广“微田园”模式和“青瓦、白墙、坡屋面”川西民居风格,依山就势建成了错落有致的旅游新村,村社通黑化路,户户通水泥路,人人住新民居,水、电、气、宽带通村率达100%,“1+6”服务中心配建率达100%,村庄实现绿化、亮化、美化。每年举办桃花文化旅游节、枇杷采摘节,年均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2014年初,该村按照“资源与市场对接、一产与三产融合”的思路,成立仁寿县石家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将全村闲置的房屋和院坝等资源集中起来,与成都颐养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签订30年合作协议,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坚持“不改二权、不占农田、不离产业、不损农民”的原则,投资2亿元,打造集乡村旅游、休闲养老、野外自助露营、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旅游新村。群众每年可获得水果、闲置房产租金、土地流转租金、就地务工、二次分红“五项收入”。同时,该村借力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契机,通过京东网站“中国特产·仁寿馆”,实现枇杷、脆桃31个省市区“城市家庭”36—48小时的产地直供,累计销售枇杷、脆桃4万余斤,实现销售收入近300万元。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620元。
农业特产
石家村种植桃子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引进了脆桃60-4-1,进行人工栽培,因当地土壤、气候和雨量、光照非常适宜脆桃生长,品质上佳,因而种植面积辐射周边县、乡、镇,该村生产脆桃有600万公斤以上,吸引了成都、重庆、贵阳、西藏等商家和超市。
产品主要特点:
果实椭圆形,平均果重200-350克以上,果顶圆微凸、果顶及阳面有浅玫瑰红晕,果肉白色,硬溶质,纤维少,汁液中等,味纯甜,离核,品质上佳,成熟期限7月上旬,该品种果大,质硬,耐贮运,是鲜食、加工兼用品种。
2010年“石家村”牌脆桃已申报眉山市“知名商标”
该桃品种辐射全县种植,村周边种植1万亩以上,年产量1千万公斤以上。深受消费者的亲睐!
乡村旅游
曾经,这里是省级贫困村,穷山恶水、人心涣散,用当地村民的话说,“这是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后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枇杷、桃子等特色水果3800多亩,村里户均水果种植面积7亩以上,户均水果收入3.8万元以上;近年来,依托水果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仁寿县石家村建成农家乐20余家,年均旅游收入1200万元以上,先后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现在的石家村,正努力向着他们的“中国梦”——成为“西南第一村”而前进。
发展水果种植,甩掉“贫困村”帽子
“男的招女的嫁,山上只剩白头发。”这是上世纪80年代在石家村流行的一句顺口溜,也正是昔日石家村的真实写照。过去,石家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粮食种植,但因交通不便,当地村民经济收入微薄。落后的经济,贫穷的生活,匮乏的物资,致使当地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村里,大家都尽可能地往外地发展以期过上更好的生活,年轻劳动力的缺乏加重了当地经济的滞后。
上世纪90年代,通过走出村去参观考察,石家村初步制定了在该村发展水果种植的路子,至2000年,石家村果树种植已初具规模。在村干部的领导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内外交通逐渐便利,村民们思想得到解放,村里大面积规模化种植蜜桃和枇杷,并获得了“中国枇杷之乡”的美誉。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带动当地经济飞速增长,2004年,石家村摆脱了跟随多年的“贫困村”称号,并在2008获得了“省级文明示范村”的称号。
经过十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大会战,石家村得到了长足发展,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已经走在仁寿县前列。但是,由于枇杷、桃产业增值的空间受到限制,农房等资源利用率低,乡村旅游的档次不高等原因,近年来石家村群众收入的增速明显放缓。  
改变传统思维,发展乡村旅游
据调查,该村98%左右的农户都有闲置的农房,闲置农房的面积达到6.2万平方米以上,占全村农房总面积的60%以上,加上闲置的院坝,总面积超过了9.3万平方米。
把闲置的房屋和院坝利用起来,石家村从中央和省上提出的深化农村改革方略中找到了新的“出路”。通过多方考察、反复论证,石家村跳出传统的发展模式,大胆进行产权改革,盘活闲置农房,建设旅游新村,增加农民收入。
石家村围绕“资源与市场对接、农业与旅游挂钩”的宗旨,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进行讨论和表决,成立仁寿县石家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引进工商资本旅游开发公司与合作社合作,对全村进行整体开发。农户自愿申请加入合作社,并承诺将自家闲置的房屋和院坝等资源委托合作社管理和使用,用于发展乡村旅游。
这样,闲置的农房建成了“快乐农家”,不仅盘活了闲置农房,也为全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配套。农民以房换产业,不仅当上了“房东”,而且还能到旅游公司打工,在家门口就找到了新工作,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新财源。
村民收入再上新台阶
通过盘活农房发展乡村旅游,石家村群众的收入实现了多渠道增收和大幅度攀升。
根据统计,全村9.3万平方米闲置的农房和院坝,每年可获得租金收入66万元以上。作为旅游开发项目的“副产品”,荒山荒坡以及果园等6000多亩土地也流转给旅游公司经营,农民每年获得900万元的土地流转租金。农民在旅游公司工作,月薪不低于2000元,购买五险一金,如果经营业绩好,另有提成。根据协议,2016年后,旅游公司每年还将拿出营业利润的10%对全村农民进行二次分红,农民收入将实现节节攀升;另外还将拿出营业总额的1%作为村上的公共积累,解决村民的社会福利等问题。
据估算,通过盘活农房等资源,石家村农民将实现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到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2.5万元。
参考资料
乡镇简介.仁寿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仁寿特产.仁寿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3-27 15:18
目录
概述
综合概述
石家村村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