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塔寺石塔,原名大悲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
邛崃市高何镇高兴村,距邛崃市城区45千米。 石塔寺石塔始建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由僧安静主持建造。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建成于石塔寺石塔。1982年12月,四川省文化厅拨专款维修。
石塔寺石塔由红砂石砌筑而成,平面呈正方形,通高17.8米,攒尖形顶13级密檐式。基台之上置双重须弥座,下层须弥座的束腰部分,以间柱分为3间,辟海棠曲线形壶门,门内刻牡丹、莲荷等纹饰。正面正中一间辟为佛龛,内供佛像。上层须弥座束腰内,以间柱分为3间,内刻花草纹饰。须弥座下之几案四隅外出有旋涡形圭脚。第一层塔身置于高大的须弥座上,四周设附阶回廊。附阶回廊3间4柱,当心间宽1.15米,两侧次间各宽1.12米。附阶回廊之12根檐柱为八棱型石柱,柱下置仰覆莲圆形柱础,在柱顶和补间铺作位置设栌斗。12根檐柱共同支撑第一层宽大的石塔檐,塔檐四角上翘,颇具中国南方建筑风格。整个塔身的外廓,从第二层起到第六层,每层略有增大,从第七层到第十二层则逐层收小,使之成为“梭柱”形。
石塔寺石塔内塔身每层四面刻佛像3尊,共计148尊,塔身刻《观音经》《大悲咒》《地藏本愿经》三卷。石塔内有红军在邛崃期间携刻于各处的石刻标语口号42块,由县文管所辟为红军碑林。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之30军、31军所属25师、88师进入邛崃县境,经转战高何、天台、三和等十余个乡镇后,在高何镇石塔寺建立了区苏维埃政府。在区苏维埃政府领导下,成立了游击队、少先队、妇女会等组织,打土豪,分田地,发动群众运粮支前,参加红军。红军在苏维埃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下打了一系列胜仗。后因战略需要,红军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月下旬,撤离邛崃县境,前后共驻留了117天。
2001年6月25日,石塔寺石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