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厦村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石厦行政村辖自然村
石厦村,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石厦行政村,位于大朗镇东南部,毗邻新马莲村、杨涌村、沙步村。距镇政府约4千米,总面积9.6平方千米。2015年末,石厦村户籍人口2465人。
历史沿革
明代时期,石厦村属东莞县文顺乡第三都。
清末时期,属缺口司。
民国期间,属第三区保安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东莞县第一、第四区,大朗人民公社石厦生产大队,大朗区石厦乡,东莞市大朗镇石厦管理区,大朗镇石厦行政村。
行政区划
石厦村为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石厦行政村辖自然村,行政区划代码沿用石厦行政村行政区划代码为44190011322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厦村,位于大朗镇东南部,毗邻新马莲村、杨涌村、沙步村。距镇政府约4千米,总面积9.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石厦村坐落于丘陵地带,境内有凤山,海拔180米。
水文
石厦村东有寒溪河。
人口
石厦村世居村民有周、黄两姓。2015年末,户籍人口2465人,其中男1260人,女1205人;80岁以上69人,最年长者97岁(女);海外留学人员1人。外来暂住人口1万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约221人。
经济
石厦村传统经济以水稻种植为主,花生、甘蔗、番薯、土豆、玉米也有种植。20世纪80年代初该村大面积种植柑橘,90年代初大面积种植荔枝。其间,开始发展毛织业。2015年,石厦村集体经济以物业出租为主。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有工资性收入、商业经营、房屋出租、村集体经济分红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5年末,石厦村内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
文体事业
2015年末,石厦村有足球场、篮球场、文化活动中心、公园各1个,农家书屋1间(2015年藏书约5000册)。
基础设施
1963年,石厦村通电,20世纪70年代中期通电话,1983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1990年通自来水,20世纪90年代末通互联网。
交通运输
石厦村有乡道石厦路经过该村。
历史文化
石厦村始建于明建文元年(1399 年),因村建于菠萝岭和地塘岭之间,形状为“凹” 型,周姓村民不忘原籍周屋厦的“厦”字而取名 “凹厦”,后演变为方言谐音“坳厦” 。后改为石厦村。
石厦村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东莞大朗话。
石厦村内有广府传统民居345座,无人居住。凤山庙,建于明代,供奉凤山娘娘,村民多于春节期间拜祭。
石厦村每年重阳节,周姓村民集中到黄江梅塘村祭祖。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日村有举办瀨粉节的习俗。是日,出嫁女均回娘家与家人团聚,以濑粉为节庆食品。因石厦小名为“牛峻”,濑粉节亦称牛峻会。此外,当地还有凤山戏曲节,形成于民国期间,因凤山周边田地由附近7个村的(坳厦、仙村、杨梅岭、郑公涌、新塘围、马坑、梁头)村民耕作,每当水稻收割完毕,7个村将所得剩余收入用于举办戏曲表演,每次表演进行3至4天。
地方特产
石厦村境内传统节庆食品有红团、圆笼、糖环、油角、硬饼等。
参考资料
石厦村.东莞市人民政府.
2021年大朗镇统计用区划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2 10:3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