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俑
2012年海宁市挖出的石俑
在2012年8月 ,浙江海宁的几名修路工人在东山西麓修路时,挖出了石俑,文保部门的专家经鉴定,绝对是明代的石俑,应该与一位进士的墓有关,并且是墓道的一个守卫者。
简介
2012年8月,浙江海宁几名工人在东山西麓修路时,挖出了一只古怪的石俑,文保部门有关人员说这是正宗的明代石俑,还和一位进士的墓有关。
文保人员说,这是明代进士费滂墓道的一个“守卫者”,“它的发现意义重大”。
发现过程
海宁硖石东山西麓的原东关厢54号附近,有个两柱高约4米、间距约2米的石灰石质冲天式牌坊,做得很讲究。虽经数百年风雨剥蚀,牌坊上的“明进士澹山费公墓道”等字样还非常清晰。
这只石俑,就是在距离牌坊不远处的一条路边的大土堆里发现的。
据工人介绍,那只古怪的小石兽,是一位姓丁的工人最先发现的,“这个人现在不在,他当时用挖掘机挖土时,突然感到有一个很硬的东西,他觉得好奇,就停下挖掘机,把它小心翼翼地挖了出来,随后一瞧,才发现是只小石兽!”
“好端端的土堆里怎么会有这玩意?丁师傅觉得这很可能是国家的文物,就马上向文保部门作了报告。”
工人们说,文保人员赶来后,说这是明代的东西,还和一位进士的墓有关,“大家帮忙把石兽装上车,它就这样被带走了。”
历史特点
海宁市博物馆,记者看到。憨态可掬的石兽半蹲半坐于一个小石墩上……有人说它的造型极像一只狮子,有人说它像一只老虎,还有人用尺子量了量,发现它的高度有132厘米,宽40厘米,重量估计有1吨多。
历史背景
“经初步了解,这只石俑是明代进士费滂墓道旁的一个‘守卫者’。”海宁市博物馆副馆长、文保所副所长董月明告诉记者,费滂字子雨,号澹山,是明代嘉靖辛丑(1541年)的一位进士,“但进士及第当年就因病身故,非常可惜”。
据载,费滂过世后,被安葬在海宁东山西麓,其墓曾有墓道、墓碑和墓道牌坊;朝臣严嵩、李本曾为其撰写碑记,严嵩所撰碑记毁废无存,李本碑现存于海宁市博物馆。
如今,费滂墓的墓道早已不见踪影,墓冢还未找到,但现存的墓道牌坊为嘉兴地区仅存的明代墓道牌坊,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意义
“几名修路工人,修路时挖出石俑马上保护并联系文保人员的行为值得表扬。”董月明说,保存完整的这只石俑,已是在费滂墓牌坊附近出土的第二批石俑,“之前还发现过两件类似马造型的石俑,可惜已有残缺;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费滂墓,这个石俑的出土,让我们觉得离目标越来越近。”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2-02 13:45
目录
概述
简介
发现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