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冬青
豆科沙冬青属植物
小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 (Popov) S. H. Cheng )是为豆科、沙冬青属常绿灌木;树冠近圆形,树皮黄色,茎叶稠密。单叶,托叶甚细小,锥形;叶柄粗壮,小叶片全缘,阔椭圆形至卵形,先端钝,基部阔楔形或圆钝,总状花序短,顶生枝端,花集生;花梗略长于萼,苞片早落,萼钟形,萼齿三角形,荚果线形,具果颈,种子较大。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树冠近圆形,分枝多;树皮黄色,幼时密被灰色绒毛,茎叶稠密。单叶,偶具3小叶;托叶甚细小,锥形;叶柄粗壮,长4-7毫米;小叶全缘,阔椭圆形至卵形,长1.5-4厘米,宽1-2.4厘米,先端钝,或具短尖头,基部阔楔形或圆钝,两面密被银白色短柔毛,如为三出叶时,则明显较窄,具离基三出脉。
总状花序短,顶生枝端,花4-15朵集生;花梗略长于萼,几无毛;苞片早落,小苞片2枚生于花梗中部;萼钟形,萼齿5,三角形,几无毛。荚果线形,长3-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钝,具果颈,种子处隆起,缝线被细柔毛,缢缩而使荚果凸凹不平;有种子2-4粒。种子较大。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新疆西部喀什地区和天山地区西部也有分布。生长在砾质山坡。
小沙冬青分布区气候异常干旱,高等生物作用微弱,石灰、石膏和易溶性盐聚集较为普遍,风蚀、淋溶及碳酸反应强烈,土层瘠薄且含大量砾石,分布区植被稀疏、简单,表现为强烈的干旱荒漠特征,小沙冬青分布生境条件十分恶劣。年平均温6.8℃,极端最高温34.7℃,极端最低温-29.3℃,年降水量163毫米,年蒸发量2548毫米。小沙冬青喜光、耐旱、耐土壤贫瘠,较耐寒冷。常与喀什菊、无叶假木贼.、紫菀木、木贼麻黄、膜果麻黄、裸果木等旱生小灌木或半灌木组成群落。
繁殖方法
小沙冬青的自然繁殖极为困难,荚果虽多,采粉率30%-60%,但种子成熟前虫蛀率90%以上,极少数完好的种子,成熟后又遭鸟食,落入途中的完好种子只有3%左右,由于环境恶劣,大部分种子不能发育成幼苗,只有极个别在一定环境中才能长成植株。
小沙冬青可花盆或小面积试种,春播后8-10天出苗,10-15天出齐,发芽率良好,但苗期不耐湿,怕盐碱,因此苗期不宜过多浇水,引种育苗将提高小沙冬青繁育进程。
主要价值
科研:小沙冬青是中国新疆荒漠地区十分珍贵的残遗植物。对于研究新疆西部地带植物区系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古地理、古气候的变化等,均具有较重要的科学价值。
生态:保护小沙冬青可使荒漠化土壤得以改良,提高有机质含量,同时经过合理灌溉,可改善土壤,控制土地沙化。
药用:
保护级别
保护级别:小沙冬青列入中国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Ⅱ级。
濒危原因:小沙冬青系第三纪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残遗,分布范围十分狭小,仅存于新疆西南部山地局部地段,植株数量很少,天然更新困难,已陷入濒临绝灭的境地。
保护措施:小沙冬青产地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土壤贫瘠,天然更新困难,且常遭樵采,破坏比较严重。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严禁砍伐,建立保护区,并积极开展繁殖试验和引种驯化,以保存这一珍贵的濒危植物。
参考资料
小沙冬青.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0 09:3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产地生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