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瓣蓍(Achillea ptarmicoides Maxim.)为菊科蓍属的植物。产东北至河北北部。生于河谷草甸、山坡路旁、灌丛间。朝鲜,日本,蒙古,苏联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也有分布。是冬季荒漠草原放牧场上的重要饲用植物。
形态特征
植株
多年生草本,具短的根状茎。
茎
茎直立,高70-100厘米,疏生白色柔毛及黄色的腺点,通常不分枝,中部叶腋有不育枝。
叶
叶无柄,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6-8厘米,宽5-7毫米,篦齿状羽状深裂或近全裂;裂片条形,急尖,宽约1毫米,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裂片顶端和齿端具白色软骨质尖头,裂片间距小于或大于裂片的宽度,叶轴宽约1.5-2毫米,上面疏生柔毛,下面较密,两面密生黄色腺点;下部叶近花期凋落,上部叶向上渐小。
花
头状花序矩圆形,长5-6毫米,宽3.5-4毫米,生于被短柔毛的细梗上,多数头状花序集成伞房状;总苞钟状,淡黄绿色,被疏毛或近无毛;总苞片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卵形,长1.5-2毫米,宽约1.2-1.5毫米,顶端稍尖,中层椭圆形,长2.8毫米,宽1.5毫米,顶端钝,内层矩圆形,长3.2毫米,宽近2毫米,顶端圆形,中间草质,淡绿色,有凸起的中肋,边缘膜质,淡黄色或有狭的淡棕色的外缘。托片与内层总苞片相似,向内渐小,边缘宽膜质。边花6-8朵,长2.8毫米;舌片淡黄白色,极小,广椭圆形,长0.8-1.5毫米,宽1.1毫米,多少卷曲,顶端具深浅不一的3圆齿,管部翅状压扁,长1.5毫米,有腺点。管状花白色,长约2.2毫米,顶端5齿,管部压扁,具腺点。
果
瘦果矩圆形或宽倒披针形,长2.2毫米,宽1.2毫米,具宽的淡白色边肋,无毛。花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河谷草甸、山坡路旁、灌丛间。
分布范围
产兴安北部和岭西(额尔古纳市、牙克石市、鄂温克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海拉尔区)、兴安南部和科尔沁(科尔沁右翼前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辽河平原(科尔沁左翼后旗)、燕山北部(喀喇沁旗、敖汉旗、兴和县苏木山)、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苏尼特左旗、正蓝旗)、阴山(大青山、蛮汗山、乌拉山)。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部;日本、朝鲜、蒙古东部和西部、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也有,为东古北极分布种。
主要价值
茎、叶青鲜时羊和喜食,牛、马稍食,结实后羊最喜食,骆驼食,对羊有抓瞟作用,属中等饲用植物。茎、叶营养丰富,盛花期含粗蛋白14.05%,纤维30.75%、粗脂肪97%、钙1.37%、磷0.56%,季枝条保留较好,是冬季荒漠草原放牧场上的重要饲用植物。
采收储藏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