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汉语词汇。拼音:máo dùn1、矛和盾,比喻言行自相抵触。2、
辩证法上指
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
《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争解元》:“会郡中有宴, 乐天 讽二子(指 张祜 、 徐凝 )矛盾。”按,同书卷十二有“矛盾”一目,所记皆当时文士以诗句互相指责非难之事。
《宋书·萧景传》:“羣 蛮 悉渡 汉水 来降。议者以 蛮 累为
边患,可因此除之。 景 曰:‘穷来归我,诛之不祥。且 魏 人来侵,每为矛盾,若悉诛 蛮 ,则 魏 军无碍,非长策也。’”
明 王錂 《
春芜记·忤奸》:“想着我宠冠臣邻,我屈指朝中半从顺,怪伊行敢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