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状左鲆
鲆科左鲆属动物
矛状左鲆(Laeops lanceolata Franz,1910)是鲆科左鲆属的一种动物。
形态特征
背鳍110—111;臀鳍89—94;胸鳍(左)14—15,(右)12—13;腹鳍6;尾鳍17。侧线鳞114—120。鳃耙4—5+6—8。
体长为体高2.7—3.1倍,为头长5—6.5倍。头长为吻长5.6—9倍,为眼径2.3—2.8倍,为眼间隔14.8—22.5倍,为最长背鳍条1.5—2倍,为左胸鳍长1.6—1.7倍,为左腹鳍长2.2—2.5倍,为尾鳍长0.9—1.2倍,为尾柄长8.3—13.2倍;尾柄高为长3.2—5.1倍。
体长矛状,很侧扁,约前1/3处最高。尾柄很短。头短高。吻长约等瞳孔,背缘后端凹刻状。上眼始于下眼瞳孔前缘上方。眼间隔窄嵴状。鼻孔每侧2个;左鼻孔位眼间隔正前方吻侧,前孔后缘有一皮膜突起。口前位,小,上颌较眼径1/2稍长。两颌仅右侧有一行小牙。鳃孔达胸鳍基与侧线之间。鳃耙小突起状,在鳃弓上肢更微小。
头体两侧有很小圆鳞,仅吻部、两颌与胸鳍无鳞。侧线仅左侧有,侧中位,到胸鳍后上方呈圆弧状,较高,弧长较眼径略大。
背鳍始于吻后部偏右侧,邻右鼻孔;前端2鳍条与其余分离,第2鳍条长约等瞳孔;中部鳍条最长;后端鳍条很短小,略不连尾鳍基。臀鳍始于左胸鳍基略前下方,形状似背鳍。左胸鳍小刀状,第3鳍条最长;右胸鳍圆形,长约为左胸鳍的3/4。左腹鳍始于下眼后缘下方,第4鳍条最长。右腹鳍始于第4—5左腹鳍条基右侧。尾鳍长矛状,中央13鳍条分枝。
头体左侧淡黄灰色,鳞后缘较暗;沿体背缘约有6个约等于或稍小于眼径的黑褐斑,沿腹缘有5个斑,斑伸入背、臀鳍内;吻部,背、臀鳍及左腹鳍黄灰褐色,胸鳍与尾鳍前部黄灰色,尾鳍后部黑褐色。头体右侧淡黄色,鳍色也较淡。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
广东西部到台湾、浙江等海区;
国外分布:
北达日本南部。
参考资料
科学数据库.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矛状左鲆.中国动物物种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06 22:5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