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形双腔吸虫
双腔科双腔属的动物
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 Stiles et Hassall,1896,是双腔科,双腔属的一种动物。体窄长呈矛形,最宽部位是在体后半部,从体中部或卵巢水平向体前端逐渐尖削。 体长6.67—8.34毫米,体宽1.61—2.14毫米,体长和体宽的比例是3.2—5:1(平均4.5:1)。 口吸盘位于次顶端,大0.316--0.376×0.286—0.376毫米;咽紧随在口吸盘之后,大0.120--0.157×0.120—0.151毫米;食道长0.256—0.301毫米;二肠管沿体两旁略弯曲向后行,盲端达到眶体后端1/4—2/7处。腹吸盘位置约在体前端1/5处,0.391--0.512×0.406--0.482毫米,大于口吸盘。睾丸圆形、不整齐的团块状或边缘具缺刻及有较深的分瓣状,两个前后略斜地排列在腹吸盘后方;前睾丸0.527—0.828×0.527—0.828毫米,后睾丸0.602—0.828×0.557—0.903毫米。阴茎囊0.482—0.632×0.151—0.196毫米,位置在腹吸盘前方,其底部紧靠腹吸盘前缘或稍下降到其上部背方,囊内含有扭曲的贮精囊、前列腺部份及阴茎。
形态特征
虫卵:从成虫子宫排出的虫卵,在宿主体内随着胆汁的分泌,而进入肠管中,又随着粪便排出而到外界。成熟的虫卵深咖啡色,卵壳稍厚,不正卵圆形,具卵盖;透过卵壳可以见到毛蚴及毛蚴体后半部中的两个排泄囊胞。
毛蚴:虫卵被蜗牛食下后,在其肠腔中打开卵盖孵出毛蚴,毛蚴约0.020×0.012—0.013毫米大,体前端2/3部份披有二列绒毛板,后端1/3部份不披绒毛。在体前顶端有一头状突起,大约0.010×0.005毫米;它中央有一条两端尖锐、前半部较宽大的锥刺,长0.015毫米,最宽部宽0.001毫米。头状突起及锥刺均可向体内伸缩,刺的后端可达体中部;在它们的后方有神经团及不明显的焰细胞。在体后半部有二个具颗粒的排泄囊胞和数个胚细胞。
母胞蚴:毛蚴脱去纤毛板并利用其头状突起和锥刺钻过蜗牛的肠壁而进入肠外壁及肝组织间的结缔组织中,在那里形成早期囊状的母胞蚴。母胞蚴逐渐发育长大,体内充满许多胚细胞和胚球。胚球逐渐长大形成内有空腔的早期子胞蚴,母胞蚴的外壁被胀破,胞蚴体组织和肝组织间的结缔组织的界限就消失了。
子胞蚴:早期子胞蚴逐渐长大,其体内空腔中逐渐增多胚细胞和胚球,这胚球将形成尾蚴的胚体。 成熟子胞蚴大3.5×0.2--4毫米,前端具生产道和生产孔,体中含有尾蚴10—40条。
尾蚴:尾蚴成熟后逐个地从子胞蚴的生产孔排出到蜗牛体中。尾蚴剑尾型,体部长椭圆形,在前端的口吸盘的背上方有一锥刺,腹吸盘位于体中部,大于口吸盘。体中具有3对前中央穿刺腺和12对后侧穿刺腺。 排泄囊长管状,从其顶部分出二排泄管到体两侧,焰细胞公式是2[(2+2+2)+(2+2+2)]=24。尾部长,其横径从前端向后端逐渐地显著地缩小。尾蚴由于伸缩其大小差别很大,伸长时大0.76×0.05毫米,缩小时大0.36×0.1毫米。
矛形双腔吸虫在贝类宿主体内的幼虫期,其发育达到未成熟子胞蚴阶段需要3.5--4.5个月,达到成熟子胞蚴期约需半年。当气候在久晴之后一场大雨时,成熟尾蚴能大量地离开子胞蚴而到蜗牛的气室中形成粘球。 每个粘球大可达1.5毫米,中含尾蚴100—400条,粘球从蜗牛呼吸孔排出到外界。在潮湿的环境中粘球外膜很快融化,其中尾蚴容易死亡;在空气中和稍干燥的环境中,粘球外膜虽皱缩其中尾蚴尚能活一段时间。
囊蚴:粘球中的尾蚴被Formica属的蚂蚁吞食后,尾蚴脱去尾巴并利用其锥刺及穿刺腺所分泌的酶穿钻过蚂蚁的胃壁达到腹部血腔中,在那里分泌囊壁形成囊蚴。在28℃一32℃条件下经过35—38天,在19°一20.5℃中40—62天,囊蚴成熟。成熟囊蚴卵圆形,直径长0.325—0.465毫米;囊壁厚10—40微米,透明清澈。一只蚂蚁体内含的囊蚴数23—128粒,牧场上蚂蚁的感染率可达4%一36%。
后蚴:体大0.54—0.64×0.12—0.16毫米,由于虫体收缩而呈各种形状,体表角质膜厚6—8微米。口吸盘位于次顶端,直径0.062—0.073毫米;腹吸盘位于体中横线上下,直径0.073—0.088毫米;无前咽,咽直径0.028—0.040毫米;食道和部份肠管可以见到。在口吸盘前缘约有20—30个腺细咆的开口。在体部中央有囊管状排泄囊,其顶端连着二排泄管。
成虫:牛、羊等反刍动物及人吞食了成熟囊蚴而受感染。囊蚴对胰液有敏感性,它们遇到胰液时后蚴立即能从囊内破囊而出;在十二指肠进入胆管,在其中发育约三个月经童虫而至性成熟。
治疗及预防 根据青海畜牧兽医研究所的资料(1970),国产海涛林(Hetolin)对绵羊矛形双腔吸虫具有良好的驱虫效果,每公斤活重用0.03克经口一次灌服,驱虫率达64.93%、驱净率33.33%,每公斤活重用0.05—0.08克经一次灌服,投药前绝食15小时,投药后绝食2小时,驱虫率和驱净率均达100%,不出现任何中毒现象,并且安全。
根据新疆畜牧兽医研究所的资料,海托儿或血防846乳干粉(上海星火制药厂生产),
对绵羊以每公斤活重350毫克剂量,经口投服,对矛形双腔吸虫可取得99.5%的虫卵减少率或100%的粗计驱虫率。
矛形双腔吸虫病的传播媒介是蜗牛和Formica属的蚂蚁,在畜舍附近及放牧地点大量消灭它们以及对牲畜进行定期驱虫,可以减轻和控制本吸虫病的流行。
生活习性
寄生。终末宿主牛, 绵羊, 山羊, 羚羊, 马, 驴, 骆马, 骆驼, 赤鹿等; 寄生于肝脏胆管
分布范围
世界性分布(澳大利亚除外)
参考资料
矛形双腔吸虫.矛形双腔吸虫.
矛形双腔吸虫.矛形双腔吸虫.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6 17:4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