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尾复鰕虎鱼
鰕虎鱼科复鰕虎鱼属动物
矛尾复鰕虎鱼(学名:Synechogobius hasta)为鰕虎鱼科复鰕虎鱼属鱼类。分布于朝鲜日本台湾海峡东海、黄海、渤海等海域,属于近海暖温性底层鱼类。其常见于淤泥底质的海区以及或栖于河口底层。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长崎。辽宁大连地区称其为胖头鱼。
形态特征
背鳍Ⅷ,2l~22;臀鳍19~20;胸鳍21~23;腹鳍I-5。纵列鳞45~50;横列鳞14。体颇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渐细,体长为体高6.5~8.4倍,为头长4~5倍。头大,长而稍扁,头长为吻长3~3.6倍,为眼径7~8.5倍。吻中长,圆钝。眼小,上侧位;眼间隔平坦,稍大于眼径。口宽大,斜裂,下头稍突出,上颌骨后延伸达眼之中部下方。舌宽圆,舌端游离。口腔白色。牙细尖,上下颌各具牙2行,外行牙较大,犬牙状,弯向内方;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牙。鼻孔2个,具一短管,前鼻孔近吻端,后鼻孔近眼,颊部常具短小触须3对,有时4对。鳃孔大,延向前方,峡部狭窄,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假鳃存在。鳃耙细长,3+9~11。体被圆鳞,后部较大;颊部、鳃盖及项部均被小圆鳞。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始于胸鳍基底上方,具8鳍棘,鳍棘较短,平放时不伸达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具21~22鳍条,后部鳍条较长,平放时几达尾基。臀鳍基底长,具19~20鳍条,始于第二背鳍第四鳍条下方,平放时不伸达尾基。胸鳍宽圆,等于或稍短于头长,不伸达肛门。腹鳍愈合,圆盘状。尾鳍尖长,大于头长。
体腔中大,腹膜淡黑色。肝中大,单叶,位于体腔腹面前半部。消化管作二次弯曲,小于体长。鳔小,长圆形,伸达体腔后半部。
体黄褐色,背面、吻部、眼间隔、颊部及项部均具不规则暗色斑纹;第一背鳍第5~8鳍棘间具一大黑斑;第二背鳍具暗褐色斑点3~4纵行;尾鳍具暗色斑纹4~5横行;臀鳍后半部灰色;胸鳍灰色,具睛色斑纹;腹鳍淡色。
营养价值
连云港野生矛尾复鰕虎鱼含肉率为67.51%,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74.49%和1.08%,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20.73%和2.53%。肌肉(鲜样)中18种氨基酸总量为18.38%,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为7.73%,占氨基酸总量的42.06%,低于鸡蛋蛋白模式,但显著高于WHO/FAO模式。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计算结果,得出矛尾复鰕虎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7.93,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6.45%(鲜样)。鰕虎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占脂肪酸总量的72.70%,其中EPA、DHA分别为2.05%和20.2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DH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种经济鱼类;铁含量和锌含量丰富,镉、铬、镍等有害元素含量低。与辽宁省盘锦海域的野生矛尾复虎鱼相比,连云港野生矛尾复鰕虎鱼肌肉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脂肪含量相近,水分和粗灰分含量较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DHA含量丰富,说明连云港野生矛尾复鰕虎鱼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开发价值。
参考资料
3...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8 18:1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