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自后所患眼目,不曾再发疼痛。”
宋高宗《
翰墨志》:“况流传历代之久,赝本杂出,固不一幅,鉴定者不具眼目,所以去真益远。”
金
王若虚《著述辨惑》:“ 东坡之解经,眼目尽高,往往过人远甚。”
明·李贽《
与友人书》:“又将仙家好诗、儒家通禅好诗堪以劝戒,堪以起发人眼目心志者,备细抄录。”
《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贵衙有一班女乐小侑儿,不若送去与 赛儿 做谢礼,就做我们里应外合的眼目。”
清·
钱泳《履园丛话·精怪·狐报仇》:“县令知其事,一面飞禀上司,而以满匮为眼目。”
老舍《
四世同堂》七十:“她并不想去杀害日本人,因为日本人的枪多,眼目多,手快!”
元·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六》:“盖古人作文,俱有间架,有枢纽,有脉络,有眼目。”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五:“那篇文章的主要眼目是在论身后名的能传与否的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