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鳖是地龟眼斑龟属的一种,别称眼斑龟、四眼龟。背甲长可达19厘米左右,头背皮肤光滑,满布黑色细点,头顶后侧具2对色彩不同、分界不清晰的眼斑,颈部有多条黄色(雌)或红色(雄)条纹,雄性腹甲多有黑色小斑点,雌性多为大块黑斑。背甲灰棕色,脊部具一纵棱。腹甲平坦前缘平切,后缘略凹。四肢灰棕色,前肢外侧具若干大鳞。指(趾)间全璞。
形态特征
背甲长95-160毫米,宽72-93毫米,高37-58毫米。头部光滑无鳞;吻短,前端尖窄,超出下颚,垂直向下达喙缘;颈部有黄色纵纹多条,其中背侧3条尤为明显;头部后侧有一对醒目的眼状斑纹。
背甲平扁,具一脊棱。颈盾窄长,后缘宽为前缘宽的2-3倍;椎盾5枚,宽大于长,第一椎盾五边形,前宽后窄;肋盾4对;缘盾每侧11枚;臀盾1对。腹甲平坦,几与背甲等长,前缘宽小于后缘,前端平截,后端略凹;腹盾缝>胸盾缝>肛盾缝>股盾缝>肱盾缝><喉盾缝。四肢扁平,前肢外侧具若干大鳞,指、趾间全蹼;爪尖细侧扁。尾纤细。
头骨具骨质颧弓,方轭骨与轭骨(
颧骨)、眶后骨相接;鳞骨接眶后骨,不接轭骨;顶骨下突前缘扩伸,与腭骨、轭骨相接;筛骨沟裂三角形。椎板8枚,六边形,短边在前;肋板8对;缘板11对;臀板1对;腋柱和胯柱细弱。腹甲内腹板与肱胸盾缝相交切。
生活时,背甲灰棕色,满布棕黑色或锈色虫纹斑;甲桥和腹甲浅棕黄色,缀以棕黑色云斑。头、颈部灰棕色,头背密布棕黑色虫纹斑,头后侧有1或2对眼斑,眼斑黄色,有1-4个黑点,老年个体色较深暗;上、下喙具深浅相间的纵纹;颈部有多条镶以黑边的黄色纵纹,尤以颈背3条益为明显。腹甲以黄色为主,缀有黑色斑及虫纹斑。四肢灰棕。尾色背深腹浅。染色体2n=52。
近种区别
生活习性
眼斑水龟为水栖性,主要栖息于海拔400 米以下的丘陵地区中水流缓慢清澈、水底多为砂石的溪流中。性胆小,遇惊扰将头、尾、四肢缩入壳内或无目的地四处乱窜。通常在山溪边或沟渠边的洞穴中冬眠。杂食性,主食小鱼虾、螺蚌、蜗牛及蠕虫等。人工饲养条件下取食猪肉、蛙、 鱼、虾、米饭、水果等。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和越南。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安徽、江西、贵州、海南、湖南、香港等地;湖南省内见于湘西、益阳桃江;在广西分布于南宁西部、藤县、玉林、上思、田东和百色等地。
繁殖方式
亲龟一般4月底进行交配,5-8月份为产卵期,每年产卵分3-4批,每批产3-6枚。产卵前雌龟爬到岸上,用后肢在松软处交替掘成穴,把卵产在穴内,再扒土覆盖其卵,用腹甲将土压平,上面留1个小孔,然后离去。根据这种习性,在龟池和围墙下设长40-50厘米、宽20-30厘米的沙盘,内铺4-6厘米的细沙,盖少许阔叶植物,让其在沙盘内产卵。收集好卵,置于深8-10厘米、宽40-50厘米、长60-70厘米的孵化盘内,盖2-3厘米细沙,保持沙温25-30℃,每天洒水2次,以保持其混度。一般情况下75天即可孵出幼龟来。
养殖技术
用砖砌50厘米深的水池,水池的面积视养龟数量的多少而定。池底小,上口大,呈倒梯形,池底铺20厘米的泥土,池外的四周筑60厘米高的围墙,以防龟外逃。在池与围墙之间还需要铺一层沙。
刚破壳孵出的幼龟,待脐带干脱收敛后用1%生理盐水消毒,然后置于水温25-30℃的水箱内,每天换水2-3次,2-3天后恫吸煮熟的麦就、鸡蛋南瓜、米等混合物,或喂切碎的鱼、蚌、肉、动物内脏和居宰下脚料,每天下午15-17时投喂。约50天后,每天上午8时、下午17时各喂1次,投喂量以少有剩余为宜,并及时清除残料,以防败坏水质。冬季幼龟要注意保暖,使之安全越冬,当水温15℃以下时,可用塑料薄膜。
每年的谷雨前后,眼斑水龟从冬眠中苏醒开始活动,温度达到18℃开始摄食,26-31℃时其食欲最旺盛。10月中下旬,随着气温下降,其食欲开始下降,直到冬眠停止。眼斑水龟的饵料有小鱼、小虾、螺肉、屠宰下脚料、谷、麦、瓜果及各种蔬菜等。春秋两季中午活动旺盛,应于此时投食饲喂;夏季则中午不爱活动,以上午和下午活动最多,可于上午9时、下午5时投料恫喂,投喂量可占体重的15%左右,可将饵料投于池边斜坡上或设计的投食台上。投喂饵料要求保证质量,动、植物饵料的配比为7:3或8:2,毎料要求新鲜,当天加工当天投喂,不投喂腐烂变质的食物。佴料较大时要用刀剁碎或用机械绞碎,以便其采食和增强适口性;春秋季每5天换水1次,在炎热高温夏季,每2天换水1次,以保水质新鲜。
在龟的恫养过程中,如果发现疾病要及时治疗。眼斑水龟虽生命力很强且无大病,但有时偶见小病,有的病还有传染性,所以平时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对症下药,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0年 ver 3.1)——濒危(EN)。
列入《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10年6月23日)——附录Ⅲ。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19年11月26日)——附录Ⅱ。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爬行类)——濒危(EN)。
列入《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仅限野外种群)
种群现状
由于其栖息繁殖环境破坏、减少,自然增殖困难,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屡遭捕捉,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处于濒危状态。
保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