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珠质
双壳的软体动物的产物
真珠质珍珠主要是一些双壳的软体动物的产物。这些动物特定的上皮细胞会分泌碳酸钙,主要是由贝壳硬蛋白粘合在一起的文石和方解石。这种混合被称为。
简介
真珠质的成因有:外套和甲壳的受伤,这时珍珠会作为伤口缝合分
泌到伤口处。如果有寄生虫或是上皮组织落到动物的内部。外物(如沙)是不会引起珍珠生成的[来源请求]。而人工珍珠注入的是由一层外来上皮包绕的真珠质核。这些动物分泌的珍珠形成有数月到年不等。大颗粒的珍珠质形成对於该动物来说很可能是致命的。
真珠质的特有的光泽是光在这些透明的真珠质层上反射和绕射造成的,真珠质层越薄越多,光泽就越漂亮。一些珍珠的荧光是由不同真珠层对入射光不断的折射所形成的。一般的珍珠是白色的,有时有米黄色或粉色的光泽,也有些珍珠带有黄色、绿色、蓝色、棕色或黑色的颜色。黑珍珠尤其因其鲜有而昂贵。
中国南海热带地区的珍珠蛤生命周期较长,能生成较大而完美的珍珠,是中世纪主要的珍珠产地。黑龙江中的淡水蛤也能生成珍珠,但颜色不透明,纯白色,产量很少,在清朝时作为稀有的贡品,称为「东珠」,只有皇家成员才能佩带东珠饰品。
人工养殖
真珠质人工养殖几乎所有在珠宝店里可以看到的珍珠是人工养殖的产品。人们将一颗核注入到一个珍珠蛤中,一般两年后就可以收珠了。这个人工养殖的方式是由日本的御木本幸吉发明的,他于1896年获得了这个生产方式的专利权。一开始日本人使用一种比较小的珍珠蛤来生产珍珠,这种蛤本身只有6至7厘米大,因此大於10毫米的日本珍珠是非常昂贵的。最近数十年中,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人们用比较大的珍珠蛤来生产珍珠。南海的珍珠比较大,它们有一种银色的光泽,大於14毫米的珍珠并不鲜见。澳洲是南海珍珠的最主要的产地。
1990年代中,日本人发明了一种使用淡水蛤生产珍珠质的方式,这种方式现在在中国上海地区和在斐济使用。淡水真珠质发射特有的彩虹般的颜色。除使用珍珠蛤外还有使用鲍生产珍珠质的方法。
真珠质的价值主要由它的光泽、颜色、大小、有无表面的缺陷和形状来决定。其中光泽最为重要。因此一般一颗比较小的日本珍珠的价格比大一些的南海珍珠的价格高。大的圆满的珍珠质比较罕见,一般被用在指戒上,水滴状的一般用在悬挂物上,不规则的常用在项链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1 21:25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