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行动思维是指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
思维简介
属于认知的高级阶段,包括直觉行动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幼儿能通过对物体的直接感知进行思维活动,并懂得用动作来表达意愿,表明幼儿初步具备了直觉行动思维能力。“
直觉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的概括性除了表现在动作中之外,还表现为感知的概括性。小孩子常以外部相似点为依据进行直觉判断”。直觉行动思维是与对物体的感知、跟儿童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思维在动作中进行,在思维时,儿童只能考虑自己的动作所接触的事物,只能在动作中,而不能在动作之外进行思考,更不能计划自己的动作,预见动作的效果。儿童的思想只能在活动本身展开。他们不能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是边做边想。比如,儿童躺在摇篮里盯着摇篮上面挂的铃。偶尔的机会,他抬起腿碰到了铃,铃发出响声,他觉得非常新奇好听,但这时他还不理解响声与铃之间的关系。以后又有几次这样的偶然,于是儿童概括出伸腿碰铃与响声之间的关系。以后他就学会主动伸腿来获得听觉上的满足感。
实际上,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动作和感知是不可分的。动作不但为儿童提供触觉形象,而且提供不断更新的视觉和听觉形象,由此使儿童能够认识到单凭感知所不能揭露的知识。
直到学前初期(幼儿园小班),儿童的思维还带有很大的形象性、行动性,离开了一定的直观事物的感知,离开了一定行动,思维也常随之停止或转移,他们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见异思迁”,这种特征就是直觉行动思维的表现。如把摇篮上挂的铃移开了,儿童的注意也就转移了。可能转移到新换的娃娃上而忘记踢腿与铃声之间的关系了。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
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思维,是幼儿期的典型思维方式。
它是对形象信息传递的客观形象体系进行感受、储存的基础上,结合主观的认识和情感进行识别并用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创造和描述形象的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无论是直觉行动思维还是形象思维,都体现了幼儿主体意识的参与。幼儿有了自己的立场与观点,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步的显现出来了。这种思维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幼儿对动作越来越熟练,一些失误性的无效动作逐渐减少,只凭借经验即可做出对事物的判断。思维的缜密性是判断一个人的智慧与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思维训练可以提高幼儿的各种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