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难度
管理心理学术语
目标难度是指目标的难易程度,目标设置理论认为,难度依赖于人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同样的目标对某人来说可能是容易的,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难的,这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经验。
简介
目标有两个最基本的属性:明确度和难度。
从难度来看,目标可以是容易的,如20分钟内做完10个题目;中等的,20分钟内做完20个题目;难的,20分钟内做完30个题目,或者是不可能完成的,如20分钟内做完100个题目。难度依赖于人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同样的目标对某人来说可能是容易的,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难的,这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经验。一般来说,目标的绝对难度越高,人们就越难达到它。有400多个研究发现,绩效与目标的难度水平呈线性关系。当然,这是有前提的,前提条件就是完成任务的人有足够的能力、对目标又有高度的承诺。在这样的条件下,任务越难,绩效越好。一般认为,绩效与目标难度水平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是因为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难度来调整自己的努力程度。
理论发展
目标设置理论的产生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那时,诸多心理学领域的学者开始对目标与行为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1923年,Tolman提出目的行为主义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目标。他认为人的行为以目标为导向,周围环境中的刺激物都是达到目标的手段。1935年英国学者Mace验证了不同目标对任务绩效的影响,但他的研究被大多数人所忽略,在此后的工业心理学教科书(Ryna&smtih)中引用了他的研究。1958年,Atkinson提出通过任务难度来测量任务成功完成的概率,并且任务难度与绩效呈负相关。
1967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著名的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E.A.Locke正式提出目标设置理论。Locke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目标设置最初在工业和组织心理学领域,而且目标设置的有效性己经得到大量的研究支持。
目标设置理论(Lock & Latham, 1990)认为:
1、目标要有一定难度,但又要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
2、目标要具体明确(例如,对于写一篇文章来说,完成70%要比仅仅试着做做要好得多)。
3、必须全力以赴,努力达成目标。如果将你的目标告诉一两个亲近的朋友,那么,就会有助于你坚守诺言。
4、短期或中期目标要比长期目标可能更有效。比如,下一星期学完某一章节,可能比两年内拿一个学位的目标好很多。
5、要有定期反馈,或者说,需要了解自己向着预定目标前进了多少。
6、应当对目标达成给予奖励,用它作为将来设定更高目标的基础。
7、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对任何失败的原因都要抱现实的态度。人们有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不好),而不是内部因素(如没有努力工作)的倾向。只有诚实对待自己,将来成功的机会才能显著提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5:44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