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之音
文化术语
盛唐之音(shèng Táng zhī yīn)是一个文化术语。指唐玄宗开元(公元 713—741 年)、天宝(公元 742—756 年)年间的诗歌创作与艺术成就。
解释
与初唐、中唐、晚唐时期的诗歌相对应。这一时期是 “安史之乱”前唐帝国的黄金时代,当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南北文化融合,中外交通发达,这一切为“盛唐之音”营造了很好的社会氛 围和文化基础。在唐诗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最短,但艺术成就 最为辉煌,被后人誉为“盛唐气象”。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 杜甫,而且还出现了张说(yuè)、张若虚、张九龄、孟浩然、王维、高适、 岑参(shēn)、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颀、王翰等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诗人。 他们赞美山川,向往功业,抒发个人情志,记述社会现实,诗风豪迈浑厚、 意境宏阔高远,语言清新天然,富有生命活力与进取精神,创造了中国古典 诗歌的最高成就。就诗派而论,这一时期则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等。
示例
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严羽《答出继 叔临安吴景仙书》) (盛唐诸多诗人的诗作,好比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一样,笔力既雄壮感人,气象又质朴厚重。)
盛唐气象浑成,神韵轩举。 (胡应麟《诗薮》) (盛唐时期的诗歌气象浑然一体、天然生成,其精神气韵也就自然昂扬飞 举。)
参考资料
盛唐之音.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5 23:25
目录
概述
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