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鲍
鲍科鲍属动物
盘鲍是鲍科鲍属动物,壳呈长卵圆形,最大壳长约200毫米。壳表呈绿黑色,螺旋部高。螺肋较平,粗糙均匀,具放射状瘤肋。呼吸孔呈锥状,前端4~5个开孔。壳口内唇遮缘宽,自后向前延伸至壳口3/4处。壳内珍珠光泽略带绿色,右侧壳肋痕明显,卵圆形。
基本特征
日本盘鲍为大型种类,最大个体可达20cm,体重超过1kg,一般个体也达12-14cm。而长崎盘鲍育苗多采用在海上浮架网箱培育,受精印经洗涤完后即放入海上网箱内,幼体渡过浮游期后进入附若生活,直至成为稚鲍。
1.生活习性
据猪野(1952)报道盘鲍的正常生活水温高限为29℃,低限3-4℃下。此外,风浪、透明度、附着物等虽有较明显的差别。盘鲍幼体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24.1—36.3‰,最适范围为30.08-36.3‰。
2.食性
盘鲍喜好选择褐藻类,以海带为主的食物,其次为萱藻。在投喂同一种海带时、若老、嫩、鲜、干不同,它们以挑选鲜的、嫩的,而较少吃干的、老的。这种摄食习性和皱纹盘鲍颇为相同。
3.生长
第一年,幼鲍从开始时的平均个体1.7cm,至结束时平均长度为5.0cm,在一年中平均增长3.3cm。而大鲍从平均长度l1.6cm长至13.5cm,长度增长1.9cm。一年中生长较快的季节为,春季与初夏,高温夏季生长明显缓慢甚至停止。从肥满度观察表明和它的一年生长季节相一致。以春季(2—5)月为高峰,此时水温适宜,摄食量高,且有新鲜海藻供应,因而生长快,也最肥满并有少量性腺出现而夏季(6—9月)为高温期,生长缓慢摄食量低,身体贮藏物质被消耗,因而肉质部消瘦达一年中之低谷;当秋季(10一l1月)水温下降,又增加摄食,且性腺发育,又开始肥硕;在秋末产卵期身体消瘦,产卵后的冬季,由于水温不太低仍可摄食,又开始长肥。
4.养殖敌害与灾害
几年海上笼子吊养中,最主要的危害是附着生物与大风。
生态影响
(ECOSYSTEM)
1986 年聂宗庆等从日本引进了盘鲍进行了试养,1992年5月21日,使用1990年从大连引进的皱纹盘鲍幼鲍做母本(此时个体已达5cm以上),用日本引进盘鲍做父本;1992年10月用盘鲍为母本,皱纹盘鲍为父本进行杂交,两次均获得了少量的幼鲍,并长成了大鲍,杂交苗表现出第一年地其原来两种所培育的苗生长更快,而且壳色啊显不同。但是由于引种和杂交所引起的种间、种内的遗传渐渗即遗传污染所造成的及可能造成危害还没有引起水产养殖界的足够重视。
传入和分布
(INT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l 首次记录(年,地区,参考文献)
l 地方名 日本黑鲍,盘大鲍,盘鲍。
l 定殖 经过强化培育的原产地引进的亲本种鲍性腺发育成熟后,经催产方法获得卵子和精液按一定浓度比例进行人工授精。20分钟后进行洗卵,然后按40万粒/立方米的密度投于准备好的培苗池进行孵化、浮游、附着。并进行附着后培育。后期底栖硅藻不够幼苗摄食,应该及时接种和施肥,保证维持幼鲍长至壳长0.5厘米以上才进行剥离下砖培育。
l 来源 日本。
l分布 盘鲍原产地为日本、韩国一带,分布在潮间带0~20米。近十多年来,我国曾通过一些途径多次引进至山东、浙江与福建各地试养,均未获成功。福州市与日本国长崎县建立友好城市之后1985年8月20日,日本1000只幼鲍随长崎县“友好之船”运抵马尾港,后转至平潭县,由于气温高致全部死亡。继后1986年12月,1988年12月,两次引养都获得成功。
参考资料
盘鲍.青岛海洋科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4 21:45
目录
概述
基本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