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Gaius Plinius Secundus,公元23(或24)—79),又称老普林尼,
古代罗马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以其所著《自然史》一书著称。
人物生平
出生于
意大利北部的新科莫姆城(今
科莫)的一个中等
奴隶主家庭,属
骑士阶层。少年时代,他到
罗马求学。公元47—57年,他在日耳曼行省(今
德国境内)任骑兵军官。在这期间,他与后来的
罗马皇帝提图斯(公元79—81年在位)交谊甚笃。普林尼在晚年的时候常常津津乐道地谈到他与提图斯的“共同的营帐生活”。他曾亲自访问过
日耳曼人中的乔克人居住的海岸,搜集日耳曼各部落的方言和历史资料。
恩格斯在《
论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一文中曾经指出,普林尼是不仅从政治上、军事观点上,而且从理论观点上对日耳曼发生兴趣的第一个罗马人,他的报道具有特别的价值。他对日耳曼方言所作的分类符合实际情况。
普林尼从日耳曼返回罗马之后,从事律师工作,同时潜心读书和著述。
韦帕芗(公元69—79年在位)当皇帝的时候,他历任要职,在西班牙、
高卢、
北非等地担任过财政督察官的职务,负责管理一个地区的财政收入。大抵从公元74年起,他担任以卡佩尼亚的米塞姆港为基地的海军舰队的司令,负责清剿海盗。
公元79年8月24日,附近的
维苏威火山大爆发。普林尼为了了解火山爆发的情况,并且救援这一地区的灾民,乘船赶往火山活动地区,因火山喷出的含硫气体而中毒死亡。
按照他的遗嘱,他把自己的外甥收为养子。他就是著名的
小普林尼,全名是盖乌斯·凯基利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老普林尼去世时,他18岁。他继承了舅父的全部手稿和摘录材料的笔记,以及他的名字。笔记总数达160卷之多,写满蝇头小字。
勤奋好学
小普林尼对他舅父用功读书的情况,在致友人的信中,作过生动的描述。
小普林尼说,他的舅父把公余的时间全都用于学习,即使是因公旅行途中,他也从不间断学习,总是命令伴读的奴隶拿着书和写字的小板子跟在身旁。他无论读什么书都要作摘录。在吃饭的时候,他一面听奴隶给他读书,还一面做摘要。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当朗读的人读错了某一个字的时候,在场的普林尼的一位朋友打断了他,要他重念。普林尼对他的那位友人说,“你不是已经听懂了他读的东西吗,你一打断,又使他少为我们念了十多行字。”
7部著作其中6部已经散失,仅存片断,只有37卷《自然史》广为流传。我们先对他的已经亡失的著作简略介绍一下。
1.《关于骑兵投掷长矛》,讲述如何使用作为骑兵武器的长矛,写于在
日耳曼任骑兵军官期间。
2.《波姆波尼乌斯·塞孔都斯的生平》,计两卷。
3.《演说术初阶》,共3卷,每卷又分为两部分,讲述怎样从儿童时代起就开始练习演说,并附有供朗读用的范文。
4.《费解的辞》,共8卷。其中主要讲解一些词的意义和某些词的搭配,也谈到发音和词形变化。
5.《在日耳曼的战争》,计10卷,叙述罗马人和日耳曼人之间的所有战争,特别着意于使人铭记德鲁苏斯(公元前38—公元9)在日耳曼的战功。
塔西陀在《编年史》中曾援引过这部书提供的材料。
6.《续阿乌菲迪乌斯·巴苏斯所著历史》计31卷,阿乌菲迪乌斯·巴苏斯是
罗马帝国初年的伊壁鸠鲁学说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写了一部从
恺撒之死到公元54年的罗马历史,普林尼从他停笔处接着往下写。
《自然史》
《自然史》一书于公元77年写成,普林尼死后由
小普林尼出版。普林尼在前言中说,这本书是献给
提图斯的。他的书不是为了“富丽词藻的爱好者”写的,而是为了实际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的人写的。小普林尼称这部书是“像自然本身一样”题材广泛多样的学术著作。
全书记叙了近两万种物和事。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包括农业、手工业、医药卫生、交通运输、语言文字、物理化学、绘画雕刻等方面。第一卷是全书的前言,概略的说了书的内容和所援引的资料。第二卷叙述天文。第三至六卷讲自然地理、历史地理和民族志。第七卷说的是人类学和生理学。第八到十一卷,属于动物学。第十二至十九卷,讲述植物学。第二十至二十七卷,讲述药用植物。第二十八至三十二卷则为药用动物。第三十二至三十七卷涉及矿物学、冶金学、化学工艺等方面的问题,叙述了怎样在绘画和雕刻中利用不同的材料,并且花了相当篇幅讲艺术发展的历史。
在《自然史》的写作过程中,普林尼总共参考了146位罗马作家和327位非罗马作家的著作,从2,000部书中摘引了极其大量的材料。他按引的主要作者即有100人。他的这部堪称百科全书的巨著是他多年勤奋读书的结晶。这部书为我们保存了许多已经散失的古代资料,提供了了解古代的物质利精神文明的丰富极料。
第二卷中关于地震的记述,包括了历史上比较大的地震,谈到地震的前兆、原因、后果以及如何预防等等。
在农业方面,普林尼不仅关心粮食作物的生产,而且也关心葡萄和橄榄的种植技术。他详细地记载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革情况,谈到
罗马帝国时代出现的先进的带轮的耕犁和收割车。在车的前面安装有两把梳子形的切割刀,牛在后面推着车往前走,就能把麦粒切割下来。长时期内学者们怀疑普林尼关于收割车的记述的可靠性,1958年在比利时南部发现的一幅公元二世纪的浮雕,说明了这种怀疑是没有根据的。
在自然史第八卷中,记述了四种葡萄压榨机。在后七卷中,记载了大量的化学反应过程和处方,记述了古代提炼黄金的方法。
普林尼在《自然史》第六卷中,把中国叫做“丝之国”,他还说到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
对于所引用的材料,普林尼往往缺乏应有的批判态度。例如,在第五卷中,他记载了非洲的一个部落,人们没有脑袋,口和眼睛都长在胸部。
他的有些错误则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造成的。例如他说中国的丝是一种在树上结成的绒,采下来以后要经过漂洗、晾晒而成。当时没有罗马人到过中国,更谈不上曾有罗马人看到过丝的生产过程。因此,他的书中出现这样的敷衍是可以理解的。
普林尼特别注意从对人是否有用的角度去考察他所记载的事物。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专门为人而创造的,甚至不同的革都是大地为了供人药用而生长的。
他不时从
斯多葛派的哲学观点出发,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发一通议论。例如,他认为,为了不使愿意离开人世的人遭受长期的折磨,大地提供了能迅速致人死命的毒药。
《自然史》一书中,普林尼新创了许多术语和名词,从
希腊语和其他语言中借用了许多词,丰富了
拉丁文的词汇。这对于后来拉丁文成为欧洲学术界通用的语言起了很大的作用。
《自然史》一书,在十七世纪以前的欧洲,是自然科学方面的最权威的著作,流传下来近200份该书的古代抄本就说明了他的传播和受重视的程度。
1492年在
意大利出版的尼科洛·列奥尼契诺著《关于普林尼的错误》一书,首次对《自然史》的权威性提出了疑问。17世纪以后实验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揭露了普林尼书中的错误。
尽管如此,普林尼的《自然史》仍然对于研究古代的自然科学、历史和语言都有巨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