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文化馆艺术团是1984年成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组织。
艺术团历史
盐城文化馆艺术团,迄今已有20年的辉煌历程。20年来,艺术团始终本着“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积极依靠十多人的精干力量,常年活跃在基层,坚持为基层群众演出,受到普遍欢迎;艺术团每年演出超过60场,其总结的“以小见大,以小胜多,以部门养基层,以有偿养无偿”经验形成一大特色,广为社会关注。
艺术团发展
20多年来,该团以广大的农村基层为舞台,不因自身的业余团队而放松,相反是以更严格和更自觉的艺术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自己。团员们先后获得各类全国大奖赛的奖项40多个,倪明同志被中国曲协授予“德艺双馨”会员称号,徐志玉同志还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农民文艺之星”称号。在盐阜农村,农民们亲切地称艺术团为“盐城的心连心”。一个只有十来人的业余文艺团体,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答案就是:在这个团队中,无论是老演员,还是年轻演员,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艺术团的每一位同志都能用真心、真情、真意去做好每一场演出。
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首先要认真履行其社会职能,担负起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坚持用文明、健康、高尚的文化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然而,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坚持公益性面临着一定困难,况且送戏下乡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面对这一状况,盐城文化馆艺术团采取了以有偿养无偿、以部门养基层的做法,赢得两个效益的共同发展。在运作过程中,他们十分注意有偿与无偿的关系,无偿是由文化馆的性质和职能所决定的,而有偿则是对文化经费不足的补充,两者既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不管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艺术团始终以服务为目的,实实在在地搞好每一次演出,团员们都是用全部的心思投入到排练和演出中,这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邀请。他们也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寻找宣传视点,并抓住各种宣传契机,提前编排节目,事先请有关领导审看。该团由于工作扎实,所演节目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表演生动、寓教于乐,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有的还主动为他们安排演出场次,和他们一道下乡,为他们提供服务。多年来,艺术团在与国税、国土、水利、环保、农林等部门、单位的加强合作中,所产生的社会效能和宣传效能使合作单位都感到十分满意。在扎实做好有偿演出的同时,艺术团更注重无偿演出活动的开展。每年该团都要赴基层演出60多场,从2000年起,他们在总结以前送戏下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制定了一系列新的规划和方案,不再局限于送戏到乡村、农户、工厂、军营等地,尤其是一些偏僻的地方,尽可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2003年,该团开展的各类送戏下乡活动达70多场次,其间还配合其他行政部门为群众送科技、送卫生、送电影等等。在全年70余场活动中,无偿演出50多场,有偿演出近20场,有力地推动了两个效益的提高。
盐城文化馆艺术团20年来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关键就在于把真情实感融入了工作当中。团员们对到基层演出的每一个节目,都倾注了自身的心血。98年的“欢乐到农家”演出,在盐都乡村持续了一个多月,演出过程中,独角戏演员单树突然生病,为了保证演出效果,他仍然坚持上台,并且把当天采访到的一些事例即兴地穿插在表演的节目当中,演出获得了成功。还有一次,灯光师朱成杭为了保证艺术团的正常演出。一个人肩挑手提着设备,步行3个多小时,走了20多里路,从市区赶到亭湖区的南洋镇,独自把舞台装置了起来。这样的事例的艺术团还很多。团员们对待工作全情投入,同样对待每一个观众,也有着一股贴心的情意。98年的一次“欢乐到农家”演出,那天天公不作美,顷刻间下起了飘泼大雨,但老百姓没有一个离开的,他们打着雨伞,穿着雨披,坚持要把演出看完。更为令人感动的是,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妈,看到相声演员夏文兰冒雨演唱,于心不忍,特意替她打着伞,一直等到节目结束,这幅“雨中情”照片至今还被艺术团珍藏着,同时被多家新闻报刊登载。“我们今天接待的演出团,平易近人,节目也演得非常好,真希望他们能常来。”这是一位农民老大哥在看完艺术团20年的送戏下乡活动的真情流露。不管多苦多累,也不管看演出的观众有多少,只要群众需要,他们随时都可以献上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有一次,在盐都潘黄镇演出时,该镇敬老院的老人们也想看演出,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艺术团就当即决定赶到敬老院演出,并根据老人们的喜好,调整了节目。艺术团用自己的真情真意对待每一场演出、每一位观众,也就自然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欢迎。因此,艺术团每到一地都要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那高高悬挂的横幅,到处张贴的标语,无不浸透着群众的一片热情,甚至在一些演出场地,群众们听说艺术团到他们那儿演出,早早的就来到了村里的晒场上等候了,并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迎接演出队伍的到来。
艺术团荣誉
20年来,盐城文化馆艺术团之所以把送戏到基层搞得红红火火,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抓住了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建设和政治中心这个切入口,赢得了效益。诸多新闻媒体多次对此进行宣传报道。同时,在这项活动中,该团还坚持出作品、出人才。二十年来,他们的每一场演出、每一个节目,都是精益求精,精心编排,不仅为老百姓所喜爱,而且走向了更高层次。小品、曲艺、舞蹈、歌曲等多次在全国、省、市活动中获奖,其中小品《文明人》、《邪病歪治》、《梦里杏花天》、《相逢那个雪天》等先后获得中国曹禺戏剧奖一、二等奖;曲艺《永远是朋友》(相声)、《悄悄话》(相声)、《离不离》(相声)、《张铁头》(快板)等分别获得全国曲艺赛事一、二、三等奖,《多彩的水乡》还获得中国文化部金奖。在此基础上,该团始终把人才放在首要位置,许多队员都是从过去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功成名就的,倪明、夏文兰一直坚持相声艺术,已成为我市乃至我省著名笑星,他俩合说的相声多次在国家及许多省市电视台栏目中亮相,徐志玉作为一名农民作者,经过不断努力,如今已有很多作品在全国获得大奖。
打出品牌,创造影响,利用自身优势用最好的节目去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是盐城文化馆的一贯追求,他们将把这一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