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汉语
二级字,读作盂(yú),其本意为盛饮食或其他液体的圆口器皿。
《
唐韵》羽俱切《
集韵》《
韵会》《正韵》云俱切,𠀤音于。《说文》饭器也。《扬子·方言》宋楚魏之闲,盌谓之盂。《史记·滑稽传》酒一盂。《韩非子·外储篇》君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文中子·礼乐篇》刻于盤盂。
又书名。《史记·武安君传》田蚡学盤盂诸书。《注》黄帝使
孔甲所作铭也。孟康曰:儒墨名法杂家书也。
(盂) 飮器也。飮大徐及篇、韵、急就篇注作饭。误。小徐及後汉书注、御览皆作飮。不误。木部椲、木也。可屈为杅者。杅卽盂之
假借字。旣夕礼㒳敦㒳杅注。杅盛汤浆。
公羊传。古者杅不穿。何注。杅、飮
水器。孙卿子曰。槃圆而水圆。杅方而水方。
史记滑稽传。操一豚蹏、酒一盂而祝。後汉书孝明纪。盂水脯糒而巳。方言。盂、宋楚魏之闲或谓之盌。又曰。盂谓之柯。又曰。盂谓之㯸。河济之闲谓之䀂?。又曰。孟谓之铫锐。从皿。亏声。羽俱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