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垢着病
医学疾病名称
皮肤垢着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皮肤病,以反复发作的污垢样黏着的油性鳞屑样结痂为特征。此病罕见,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好发于面颊部、乳头及乳晕,结痂界限清楚,双侧或单侧分布。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因素与此病发病有密切关系,部分患者有性格方面异常,而且大多数患者发病前有外伤史。此病是否与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有待研究。有部分学者认为该病与糠皮孢子菌有关。
临床表现
病程慢性。皮损为污垢样黏着的油性鳞屑样结痂,有的是丘疹样色素沉着,用清水或汽油可以洗除,但不久又可长出。多见于乳头、乳晕、面颊,也可见于其他部位,多发,呈单侧或双侧分布。痂皮可薄可厚,痂皮厚者质地较硬、表面呈树皮样外观、边界清楚、呈灰褐色或黑色。自觉轻度瘙痒,间歇性疼痛。
检查
1.病理检查
可见表皮角化过度,角化物质形成的块状;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有少许淋巴细胞浸润。
2.透射电镜检查
显示疣状物为角化过度物质。
诊断
1.反复发作的污垢样黏着的油性鳞屑样结痂。
2.好发于面部。
3.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物质形成块状;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有少许淋巴细胞浸润。
4.透射电镜检查示疣状物为角化过度物质。
鉴别诊断
应与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鉴别。后者表现为双侧乳晕、乳头对称性皮肤色素加深呈暗褐色,乳晕范围扩大;边界清晰,局部浸润,粗糙呈疣状突起,沟纹加深加宽。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角化过度,可见毛囊角栓,棘细胞呈规则性肥厚,有乳头瘤样增生,基底细胞色素增多,真皮浅层小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灶性炎细胞浸润。
治疗
1.伴精神因素者进行心理治疗,调整其心理和精神状态。
2.给予抗组胺药及镇静药。
3.外用20%紫草油治疗皮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1 13:06
目录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