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
中国安徽省公办高校
皖西学院(West Anhui University),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是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安徽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安徽省第一届文明校园、安徽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
办学历史
学校前身
1918年,沈子修、桂月峰、朱蕴山等在六安开办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简称“六安三农”,校址初在原赓飏书院,后迁县城北外,即后来的六安师范。
1935年,因大刀会进城,六安三农停课,翌年恢复,改称省立第三职业学校,至1940年停办。
1949年初,为了培养小学教师的后备力量,在六安中学设师范班。1951年,六安中学师范班单设,即六安师范。六安师范原为省重点师范,直属地区。后下放六安县。1974年,六安师范被改为师范班并入第四中学,1975年恢复。1983年恢复为省重点学校,仍由地区管理。
1958年8月在原六安师范基础上创办六安师专,校址设在六安市淠河西岸桃花坞,分中文、数学两科,学制二年,招生200人,由皖西著名教育家韦上伊任副校长,主持工作,抽调了李家训、何荣廷、江龙、胡天人、方家方等一批优秀教师任教。
1961年发展为中文、数学、物理、生化四科,招生144人。
1962年,安庆、淮南两师专的中文科和数学科学生112人并入,在校专科生和进修生达419人。
1963年在校专科生260人,全部毕业。同年9月,该校改为六安中学教师进修学校。
1970年至1975年先后改为六安地区师资训练班、皖西师范。
1977年恢复高校统一招生制度,该校改名为安徽师范大学六安教学点,招收四年制本科生214人。
1979年元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六安师范专科学校建制,设中文、数学、物理三个系和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美术五个科,在校学生623人,教师92人。
皖西联合大学于1985年秋季创办,位于六安市东七里站,设会计统计、工业民用建筑、淡水养殖等三个专业。
合并建校
2000年3月21日,教育部发文同意在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六安师范学校合并基础上建立皖西学院。
200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硕士学位授权规划立项建设单位和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进入安徽省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
2013年4月,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
2014年学校成功获批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6月,学校现设15个二级学院,65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在职教职工1230余人,专任教师102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36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近1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40余人。获批青年岐黄学者、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等省级以上人才37人次,获批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等各类团队11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14个,省级“六卓越一拔尖”计划专业18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8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6门,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级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7项。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3项,其中特等奖3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现有科研创新平台56个,其中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皖西学院研究基地、数据智能与大别山乡村振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皖西综合试验站、安徽省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林下作物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23个为省级科研创新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学校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3项。
2024年6月24日,该校所参与项目《中药材生态种植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构建及示范应用》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5月,皖西学院图书馆图书馆拥有各类图书资料627.5014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约130.45万册(含二级学院资料室及古籍),电子图书497.0514万余册。拥有中国学术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ElsevierScienceDirect、Springer、EBSCO等中外文献数据库28个,订有中外文纸质期刊322种,数字化报纸1400余种。
皖西学院学报》是皖西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85年创刊,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社会科学常设栏目:皖西文化研究、大别山发展研究、政治·哲学、法学、经济·管理、文学、语言学、历史·文化、教育学、艺术等;自然科学常设栏目:大别山资源开发研究、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研究、数学·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物理·电子、化学·生命科学、机械·工程、土木·建筑、环境·地理、心理学、体育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韩国、芬兰、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获批安徽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省部级引才引智长期项目1项和对台交流项目10个,引进国(境)外专家26人次,在校外国留学生15名。
所获荣誉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图案以“山”字为主图案,即表示学院地处绵延千里的大别山,又表明学院是皖西革命老区(“山”字又是“皖西”两字汉语拼音首个字母的变形)唯一一所区域性本科高校;“山”字经分段后形成三个“人”字,寓意学院“以人为本”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有深刻的导向、积聚与策示意义;“山”字展开构成的森林上空,缀以云朵和花朵的抽象形状,并以正圆环绕菱形构成五角星图案,表示身为“红色故乡、将军摇篮”的皖西学院人继承大别山革命传统和精神,弘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的校园“映山红”精神,努力实现对“厚德尚能、博学创新”校训宗旨的和谐完美追求。
图案下方的1918字样,表明该校始于具有“皖西革命摇篮”之称的安徽省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的悠久办学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人文脉络根基。中英文校名和图案的绿色背景及蕴涵的整体系统构思,既表示作为学校
的该校本固根深、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同时又喻示学校“立足皖西、服务安徽、面向全国、胸怀世界”的发展定位。
精神文化
厚德尚能,博学创新
“厚德”放在首位,是要求该校教职工既要具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要顺应时代潮流,按照《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要求,朝着以德治院的方向努力。
“尚能”,是适应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博学”是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需要,要求全院师生与时代发展同步,具备渊博的学识、广博的见闻,在实践中按照规律办事,格物致知、明理究难、科学严谨,成为学习型社会的推动者和构建者。
“创新”,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学校永葆生机和活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校区情况
月亮岛校区
该校区位于安徽省六安市云露桥西的月亮岛,占地1765亩,总建筑面积52.8万平方米。2022年,学校获准进行校园重新规划,计划扩大月亮岛校区用地至268,906平方米,并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达351,700平方米。
东城校区
该校区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皋城东路1号。
学校领导
校友情况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皖西学院.
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六安地区志.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9:12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