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穹宇
北京天坛的建筑
皇穹宇,初名泰神殿,是天坛圜丘坛天库的正殿。用于平日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殿宇。皇穹宇位于天坛公园回音壁内,是一座圆形院落。院落正中为圆形皇穹宇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开间五楹的配殿。外围为圆形院墙(回音壁),门、院均以殿名为名。
历史沿革
皇穹宇,初名泰神殿,是天坛圜丘坛天库的正殿。
明嘉靖九年(1530年),皇穹宇建成,初名泰神殿。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殿名改称皇穹宇。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皇穹宇改建为今单檐样式。
建筑特点
皇穹宇大殿呈圆形,坐北向南,下为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上有蓝琉璃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砌筑,周围有石护栏,东、南、西三出陛(台阶),南向出陛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
皇穹宇大殿地面中心圆心石周围,有九环扇形石,第一环八块,其余环以八的倍数递增,总共360块。这里的数字“八”代表“八维”: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文物遗存
皇穹宇大殿
皇穹宇是平日存放圆丘坛祭祀神主的地方,殿内正面是安放“皇天上帝”神牌的圆形石台,其前方两侧各有四个方石台,是放置清代八位祖先神主的地方。
东西配殿
东西配殿是存放圜丘坛从祀神位的地方。东配殿陈设大明、星辰神牌,西配殿陈设夜明、风雷云雨神牌。
大殿彩绘
殿内天花藻井为青绿基调的金龙藻井,中心为大金团龙图案,是古代建筑杰作。
皇穹宇围垣
皇穹宇围垣,俗称回音壁。历史上皇穹宇围垣的传声功效颇使人迷惑,长期以来人们无法科学地解释这一现象。1953年,汤定元教授对皇穹宇建筑的声学效果进行了测试,认为皇穹宇围垣周密,表面光洁,使声波不被墙体吸纳,进而发生了反射,于是产生了回音,形成了独特的声学现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天坛诸建筑的回声现象进行的科学解释。
文物价值
皇穹宇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较高的大殿。殿内有8根檐柱和8根金柱。大殿上架无横梁承托,全靠各类斗拱(鎏金斗拱、挑金斗拱、五踩斗拱)层层上叠支撑,天花步步收缩,形成精美的穹隆圆顶。殿宇的建筑充分运用了物理学中杠杆原理,以立柱、斗拱为承重支点,并通过多项建筑构件,如天花圆形梁等使重力合理传递,大殿因此而坚固平稳。殿内彩画以青绿为基调,以金龙为主要图案,或描金,或沥粉贴金,显得辉煌华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包含皇穹宇在内的天坛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皇穹宇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内东里7号天坛公园回音壁内
门票价格
交通线路
由南门进天坛公园,沿中轴线往北,过圜丘之后即是皇穹宇。
参考资料
皇穹宇.天坛公园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3 09:2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