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民化运动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台湾推行的殖民奴化运动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台湾强行推行的意在消灭台湾人民民族意识、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殖民奴化运动。1937年9月日本殖民当局为了巩固台湾战略地位,彻底奴役台湾人民,根据近卫内阁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计划”,制定了强迫全体台湾人民“皇民化”的方针。禁止台胞使用汉文,停开各级学校的汉语课程,废止报刊中文版,强迫使用、学习日语;封闭中国式寺庙,毁除各种神像,勒令更改祖先的神主和墓牌,改奉日本天照大神;禁用中国纪年,改用日本正朔;禁穿中式服装,改着日本服或 “国民服”;禁演中国戏剧、音乐和武术等。1940年又规定改用日本姓名者可提高政治地位,不肯改用的公教人员要受到撤职处分,一般居民不许登记户籍,因而也领不到战时的配给品。1941年又成立皇民奉公会,由长谷川总督亲任总裁。在临战体制“热汗奉公”为圣战而劳动等反动口号下,大力推行所谓“皇民奉公运动”、“贮藏报国运动”、“增产挺身青年运动”。其目的是榨取台湾所有的人力和物力以供侵略战争的消耗。1942年在台湾实行陆海军 “志愿制度”。1944年9月进一步实行征兵制度,通过警察与保甲组织进行胁迫,把30万余台湾青年强征到中国和东南亚战场去充当炮灰。该殖民奴化运动始终遭到台湾人民的抵制和反抗。
皇民化之始
“皇民化”之提议
1937年8月,近卫内阁于8月阁议,制定《国民精神总动员实施纲要》。其中,台湾总督府总务长官森冈二郎就“皇民化”发表声明,要将“皇民化”渗透至岛民(即中国台湾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作为实现“台日一体”的转籍,并利用中日战争的爆发,“使得台湾全岛更接近皇民化”。
“皇民化”之大致措施
禁止台胞使用汉文,停开各级学校的汉语课程,废止报刊中文版,强迫使用、学习日语;封闭中国式寺庙,毁除各种神像,勒令更改祖先的神主和墓牌,改奉日本天照大神;禁用中国纪年,改用日本正朔;禁穿中式服装,改着日本服或 “国民服”;禁演中国戏剧、音乐和武术等。1940年又规定改用日本名者可提高政治地位,不肯改用的公教人员要受到撤职处分,一般居民不许登记户籍,因而也领不到战时的配给品。1941年又成立皇民奉公会,由长谷川总督亲任总裁。在临战体制“热汗奉公”为圣战而劳动等反动口号下,大力推行所谓“皇民奉公运动”、“贮藏报国运动”、“增产挺身青年运动”。1942年在台湾实行陆海军 “志愿制度”。1944年9月进一步实行征兵制度,通过警察与保甲组织进行胁迫,把30万余台湾青年强征到中国和东南亚战场去充当炮灰。
部分具体措施
废除报纸的汉文栏
日本殖民当局认为,废除当时台湾发行报纸的汉文栏,有助于日语之普及。于是,于1937年4月1日正式废止汉文栏。其中《台湾新闻》、《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自是年4月1日起,废止报纸中的汉文栏,而《台湾新民报》(后来改名为《台湾民报》)则从4月1日起,将原先四页的汉文栏缩半,两个月后的6月1日起则开始彻底废止汉文栏。
推行日语
台湾总督府废除报纸汉文栏后,又乘机令全台公衙职员,不论何时何地都需使用日语,同时指示各州厅动员各教化团体致力于家庭部落及市街庄日语化,以期开启彻底常用日语之局面。于是各州厅开始相继制定有关表扬日语常用者、认定日语家庭、建设日语模范部落等具体方案。如若被认定为日语常用家庭者,则加以表扬并享受日本人小学校、中学校,担任官厅及街道役场官员等的优先权。其中,1942年4月时,台湾有日语常用家庭有9604户共约7.8万人,占全台湾的1.3%。
同时,日本殖民者也大力推广日语讲习所。在1937年,全台湾日语讲习所仅仅4367所,至1939年却跃升至15126所,学生则由1937年的26.3万人跃升至1939年的92.4万人。而战争末期,日本殖民当局更以奉公班为单位,设日语讲习所,遍布全台湾各个角落。
1943年起,皇民奉公会展开常用日语强化运动,在各市支会及街庄分会设立日语推进员,组成“日语推进队”,以督导全台各地民众彻底过上日语家庭的生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15:35
目录
概述
皇民化之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