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皇后之玺是西汉玉器,1968年在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公社出土,现收藏于
陕西历史博物馆。
文物特征
西汉皇后之玺为正方形,2.8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纯净无瑕,晶莹润泽。玉质坚硬致密,无任何受沁现象。
玺钮为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螭虎形象凶猛,体态矫健,四肢有力,双目圆睁,眼球圆而凸出,隆鼻方唇,张口露齿,双耳后耸,尾部藏于云纹之中,背部阴刻出一条较粗的随体摆动的曲线,6颗上齿也以阴线雕琢。螭虎腹下钻以透孔,以便穿绶系带。玺台四侧面呈平齐的长方形,并琢出长方形阴线框,其内雕琢出4个互相颠倒并勾连的卷云纹,每个云纹均以双阴竖线与边框相连。阴线槽内残留有部分朱砂。
玺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4字。
流传历史
1968年9月某个傍晚,西汉皇后之玺被韩家湾公社韩家湾小学的13岁学生
孔忠良偶然发现,后被其父亲孔祥发带到西安交给文物专家鉴定。此后,这枚玉玺收藏在
陕西省博物馆。1974年,当时炙手可热的
江青下令将西汉皇后之玺送到北京。后“
四人帮”被粉碎,西汉皇后之玺返还陕西省博物馆收藏。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和
碑林博物馆分家,这枚玉玺便陈列于陕历博基本陈列展厅。
文物鉴赏
此印玉质洁白,通体晶莹可爱。印背雕有简明活泼的螭虎钮,其形威猛之中又透出柔和优雅的意趣,与皇后的地位极相称。印体的四壁均琢有云纹。汉朝统治者喜用云纹作为装饰,如瓦当等,大概因为云在天上,示其位置之高,而皇帝称天子,意指来自天上也。
“皇后之玺”四字在艺术上很是高超。印文的章法很有讲究,其排列与行距十分疏朗大方。“皇、玺”两字较烦琐且多横画,“之、后”两字较简单且以竖画为主。两者呈对角交叉配置,十分得体。从字法观之,字的结体虽以方整为主,与汉印之平方正直格调相一致,然而字里行间仍存笔法的意趣,尤以转折之处更为明显。笔势方中带圆,整体气韵生动,于高雅华丽之中透出端庄之气。
文物价值
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西汉皇后之玺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现已发现的汉代帝后直接使用的遗物发现很少,这方西汉皇后之玺是汉代皇后玉玺的唯一实物资料,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重要展览
2017年9月17日至2017年11月30日,西汉皇后之玺在
中国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展出。
文物争议
关于玉玺归属有两种观点。一种意见据其发现地近长陵而推断为吕后之物(秦波《西汉皇后玉玺和甘露二年铜方炉的发现》)。另有学者则认为玉玺系偶然检获,没有考古学上的证据说明它和吕后有关,但肯定其时代为西汉文景至武帝前后(王人聪《新出历代玺印集释》)。此玺的时代还可及至汉初。虎溪山沉陵侯墓出土的“吴阳”玉印,时代下限为文帝后二年(前162),上限可在高后时期,其文字体势及琢治风格与之相比,颇为接近,说明汉初玉印的工艺已经成熟稳定;玺文与高祖卒年前后所颁制的“高寝信玺”封泥文字比较,亦不至为晚。再与陈介祺旧藏秦“皇帝信玺”封泥相衡,除有无界格之别外,印文更为近似。而且,“皇后之玺”为累世传授之物,不为某代皇后专属,故从逻辑上分析,它的制作,也当在立国之初。那么,此玺曾为吕后所佩,也是完全可能的。
奇闻轶事
2012年12月初,陕西省神州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举行“保护大遗址、弘扬汉文化”总结表彰大会,对孔忠良等1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