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错拳
金庸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的武功
百花错拳,金庸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的武功。天池怪侠袁士霄所创拳法。袁士霄人生失意,性情激变,发誓做前人未做之事,打前人未打之拳。于是他融通百家,别辟蹊径,创出此拳。百花错拳的要旨在于「似是而非出其不意」,招式大悖于祖传正宗手法。
拳法简介
陈家洛与百花错拳
第一次写武侠小说的金庸先生所独创--他把这套拳法的著作权授予了陈家洛的师父“天池怪侠”袁士霄,袁士霄又教授给陈家洛--其妙处,绝不仅仅是新颖别致,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了文化创造的原理:其一,根据小说的叙述,这套武功是袁士霄遍访武术名家之后,融通百家,别走蹊径的创造性成果,这符合中国古人所说的“法乎上者,仅得其中;法乎中者,仅得其下;法乎众者,得乎其上”的宝贵经验。用现 在的话说,袁士霄是学习了多种传统学科,创造出了自己的边缘新学科,拓展了武学和武术的边界。其二,“百花错拳”的技术操作性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好在它只是诉诸读者的想象;可以肯定的是,这套拳法的精髓,即似是而非、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肯定符合武打原理,它也是古今战争之学的重要原则。
陈家洛学会此拳,在同周仲英对敌时大占上风,然而当与张召重搏斗时,由于袁士宵是真正习遍百家拳术而成「百花错拳」,而陈家洛只是学了「百花错拳」而没有百家拳术作为根柢,终究无法击败张召重。 后陈家洛观《养生主》悟出「庖丁解牛掌」,掌法与音律相配合,终于击败张召重。(见金庸《书剑恩仇录》)
古人常说文如其人,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也如其人:长期浸淫于某种打斗模式,往往也会影响到创造者或使用者的行为模式乃至认知模式。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认知模式、行为模式影响到打斗模式的创造和使用。 「百花错拳」的创造者袁士霄、继承者陈家洛的人生为此提供了例证:袁士霄与师妹关明梅的相恋,但因袁士霄性格和心理古怪,一错再错,如百花错拳一般,伤害了深爱的对象、对象的丈夫陈正德,以及袁士霄本人。
陈家洛的人生,似也被「百花错拳」所控制。与霍青桐、喀丝丽姐妹的相遇和相爱,也是一再出错,先是让霍青桐伤心欲绝,更不可原谅的错误是,他竟然答应去劝说香香公主献身于乾隆,终于让香香公主不得不自杀身亡!在政治路线和政治谋略上,陈家洛实际上也犯下了一系列的错。
陈墨评论百花错拳
著名金学研究专家陈墨撰文宏论金庸武侠魅力,陈墨先生认为,金庸在第一部武侠作品中创新了一套「百花错拳」,这种文艺的武功不仅成为日后金庸小说武功设计的典范模式,也是金庸创作本身的最好概括。金庸改变了武侠小说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其独特的艺术总结起来可为:成人的童话,革新的类型,变化的模式,文艺的武功,个性的侠义,迷离的情感,寓言的传奇,仿真的虚构,风雅的通俗,反省的乡愁,现代的传统。
原文描写
……只见陈家洛擒拿手中夹着鹰爪功,左手查拳,右手绵掌,攻出去是八卦掌,收回时已是太极拳,诸家杂陈,乱七八糟,旁观者人人眼花缭乱。这时他拳势手法已全然难以看清,至于是何门何派招数,更是分辨不出了。
……这拳法不但无所不包,其妙处尤在于一个「错」字,每一招均和各派祖传正宗手法相似而实非,一出手对方以为定是某招,举手迎敌之际,才知打来的方位手法完全不同,其精微要旨在于「似是而非出其不意」八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6 20:00
目录
概述
拳法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