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闭壳龟
龟鳖目龟科动物
百色闭壳龟又名麦氏闭壳龟,是龟鳖目淡水龟科闭壳龟属水栖龟类。成体椭圆形,头中等大,金黄色;头顶淡绿色,吻钝,上喙无钩曲;眼中等大,眼眶至颈后有一镶边的黄色条纹;背甲略隆起,棕黄色或棕红色,背甲上有一条脊棱,前后缘不呈锯齿状;腹甲黑色,边缘黄色,腹甲与背甲能完全闭合;四肢橘黄色,上有硬质鳞片,趾间具蹼;尾短,淡橘黄色;雄龟体型小,背甲较窄,尾粗长,泄殖孔距腹甲后缘较远;雌龟体型大,背甲较宽,尾细短、泄殖腔孔距腹甲后缘较近;因其产地在广西的百色地区附近而故名。
动物学史
百色闭壳龟系1988年8月由C.H Emst依据从中国广西百色市以西、靠近云南边界地所购标本而命名,因其产地在广西的百色市附近,故中文名为百色闭壳龟。
形态特征
头窄,吻微突出;上颚既不钩曲亦无缺刻。背甲长达134毫米(雄性131毫米、雌性134毫米),椭圆形,中等隆起;在第八缘盾处最宽,在第二、三椎盾接缝处最高。背甲两侧缘直;后缘中央有一个极小的凹缺。背甲前后缘通常上翻(成年个体更为明显);第一缘盾最宽,第四至六缘盾最小,纹理粗糙,有生长环纹。颈盾长方形至三角形,长大于宽;第四、五椎盾最宽;椎盾后缘突出,
一椎盾前缘突出,侧面达到第一与第二缘盾问的接缝;在第二至第四椎盾上的脊棱最为明显。腋盾1~2枚,胯盾小1枚。腹甲长达134毫米(雄性123毫米,雌性134毫米),大多短于背甲。腹甲前缘微上翻,肱胸盾缝之间有可动的“铰链”,后叶比前叶长且宽。前叶前缘圆,后叶有浅的肛缺。腹甲各盾缝的平均长依次为:腹盾缝>胸盾缝>肛盾缝>喉盾缝>股盾缝>肱盾缝(45%具有此模式),变化发生在腹盾缝,胸盾缝与肛盾缝,喉盾缝及股盾缝与肱盾缝之间的相对长度上。肛盾缝完整。雄性腹甲适度内凹,尾较粗长,泄殖孔超过背甲的后缘;雌性腹甲平,尾较小,泄殖孔紧贴于背甲后缘之下。
指、趾间部分具蹼,前肢具大的片8~11行,后肢鳞较小,踵部有大的鳞片。
头背绿色,头侧黄色,有一条桔黄色镶黑边的眶后纹;在眶与鼻孔之间尚有一条窄的镶黑边的纹。虹膜黄色至黄绿色;鼓膜部纯黄色;颈背与颈侧黄至桔黄色,腹面奶黄色至黄色;背甲淡棕红色,第七、八枚缘盾的边缘为黄色,每个缘盾的背面在后缘都有1个暗色楔形斑。腹甲黄色,有1个明显的大黑斑(喉盾全为黑色,肱盾后部25~50%为黑色,其他的腹盾中部有90%为黑色)。
前肢外侧表面淡红棕色至棕色,内侧表面和腋部黄至橘黄色。后肢内侧表面至鼠蹊部黄至橘黄色,尾淡橘黄色,有1黑色脊纹。
生活习性
百色闭壳龟生活于山区,喜栖息山区溪流及水质清澈的山塘。主食动物性食物,以螺类、小鱼虾及蠕虫为食。人工饲养喜食动物性饲料,瘦猪肉、鱼、虾、螺肉等。在人工环境中,百色闭壳龟喜欢在潮湿的陆地上活动,18℃以上能主动摄食,16℃以下基本不吃东西,但经常活动,10℃以下完全进入冬眠状态。25~30℃是最活跃的温度范围,吃食量大,主要摄取小鱼虾、动物内脏、瘦肉、蚯蚓及各种昆虫,也能吃水果。
分布范围
百色闭壳龟为中国特有种,仅广西百色地区有分布。
繁殖方式
百色闭壳龟5~8月产卵,年产卵1~2次,每窝产1~7枚,卵呈长卵形,12月至次年3月为冬眠期。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0年 ver 3.1)——极危(CR)。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爬行类)——极危(CR)。
致危因素
由于栖息繁殖环境破坏、减少,自然增殖困难,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屡遭捕捉,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处于濒危状态。
百色闭壳龟遭受威胁的因素有环境污、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猎等。广西是个森林、山地、河流众多的省区,工业不甚发达,且各地区发展很不均衡。广西只是少数河流的部分河段遭受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大多数河流的污染程度比较轻,山涧溪流环境则基本上未受到工业染,因而环境污染并没有对龟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许多山区虽然受到植被破坏的影响,致使龟类栖息地质量下降,但仍然可以满足龟类生存繁衍。然而,广西龟类普遍濒危,有的种甚至在野外已经绝迹,主要原因无疑就是过度捕猎。山区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基本没有什么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而龟类高昂的市场价格强烈刺激他们进行捕猎活动他们基本不分龟的种类、性别和大小,也不考虑龟是否处于繁殖期,只要在野外发现龟,必然猎捕。这“竭泽而渔”的捕猎方式,无疑使龟类遭受灭顶之灾。
保护建议
主要价值
百色闭壳龟可供食用及观赏。
参考资料
Cuora mccordi.iucnredlist.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7 10:49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