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始生是多种疾病开始发生,特指外感六淫之邪引起的各种疾病。
简介
⑴多种疾病开始发生。百病,泛指外感内伤等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多种疾病。
⑵特指外感六淫之邪引起的各种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王冰注:“风寒暑湿燥火,天之六气也。静而顺者为化,动而变者为变,故曰之化之变也。”
⑶《
灵枢经》篇名。该篇重点论述外感内伤疾病的发病因素,病邪侵入人体的途径,病邪传变规律及其常见证候。
⑷《灵枢·百病始生篇第六十六》 [内容提要]
①疾病发生的病因,诸邪伤人病起于三部的发病规律,以及外感发病的机理。
②外感病的一般传变规律。
③积的病因病机以及不同积证的特征。
④举例说明了五脏所伤的常见病因,并提出了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例文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①。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②,所伤异类,愿闻其会↑③。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泆↑④,不可胜数。
【解析】
本节主要论述病因分类与发病部位的关系。
原文把病因和发病途径、伤犯人体的部位结合起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病因进行了分类。一是根据病因的性质,按其伤人部位的特异性将其分为三类:即风雨寒暑等六淫病邪,易伤人体的上部;居住环境的寒冷潮湿之气,易伤人体的下部;喜怒不节等情志因素,易伤人体内脏。所谓“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即邪气不同,伤害人体的途径也不同。二是根据病因始发途径的内外,将其分为阴阳两大类:即七情伤人,直接引起在内的五脏之气发生异常变化,或脏气虚损,或气机失调,故曰病起于阴;风雨寒暑清湿等天地自然之气伤人,从在外之肌肤而入,故曰病起于阳。《素问·调经论》也指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上述两种病因分类法又有着内在联系,如在起于阳的天、地邪气中,又有伤于上、伤于下的不同,其中“上”有上部、外部之义,因天阳主动,故风雨邪气伤人,疾病初起多有上半身症状突出的表证;所谓“下”,有下部、在里之义,因地阴主静,寒湿邪气伤人,多无明显的表证,多停留于肌肉筋脉,传变较慢。概括此两种病因分类方法,原文称之为“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内经》对病因分类的阐述,说明《内经》的作者对各类病邪的致病特点与发病部位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已有所认识,这种把病因和发病途径、伤犯部位结合起来认识病因的方法,对中医病因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临床实践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临床“审因论治”时,内脏发病首先要考虑喜怒等内伤因素;体表受邪首先要考虑六淫外感因素,并且上部多为风雨所伤,下部多为清湿所伤。
另外,由于邪气伤人有一定的部位,“三部之气,所伤异类”,那么不同部位发病,其病证表现也就不同,由此即可确定病证的名称,此即原文所说“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也就是说邪气伤人有一定的部位,根据不同的部位确定病名。这也是《内经》为病证命名的依据之一,与《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意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