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坊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大塘街道辖内道路
百岁坊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大塘街道辖内,大塘街与秉政街之间且垂直相交,呈东西走向。
历史沿革
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年间,番禺生员王健寒 99 岁,德大中丞赠以诗,有“泮水邀游七十载,圣朝培养百岁人”之句。昭信伯李制军瑚亦以“三朝膏泽培多士,百岁耆英际太平”联及《岭梅春永》匾赠之。王健寒在科场中拼搏了七十载,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至百有三岁时,才得秀才之名,此事被传得沸沸扬扬,称他为“三朝百岁秀才”,后来他居住的地方就称为“百岁坊”。
相关故事
清朝康熙时期,有位穷书生叫王健寒,他勤奋好学,饱读经书。为了糊口,就在本街开了间“卜卜斋”(私塾)教学童念书。他尽职尽责、诲人不倦,故经他教出来的学生,很多都中了举。
古代的读书人求功名的唯一途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王健寒也不例外。但他屡次考试,总是名落孙山,由黑发考到白头,仍是一介布衣,连秀才也考不上。他却毫不气馁,屡败屡考。直到103岁高龄了,拄着拐杖走路,还要报考。街坊好心劝他说:“老先生,你偌大年纪,还搏什么功名呢?就算现在送了个官给你,你也做不来,不如死了此心吧!”其实,王健寒不是为什么功名,而是心中不忿。
到考试的时候,由于王健寒年老体弱、精神疲倦,一到号舍就睡着了,连出什么题也不知道,直至监考官巡到他这里,见他还睡,推醒他问:“文章做好了吗?”王健寒才揉揉双眼问道:“题目出了吗?”“哈,人家将近交卷了,你还未知试题?”王健寒一惊,想道:糟了,这科又是不中了!如交白卷,很丢脸的呀!不如随便写吧!”于是问了试题,想到哪句就写哪句,不像以前那样精雕细琢、引经据典了,总之快手写完,好过交白卷就算。怎知这科王健寒竟然中了,与他同场考试的孙子也考中。两爷孙同中秀才之事被传为佳话,人们纷纷表示祝贺。王健寒喜极之余冷静想道:为什么我以前用心去考却不中,这次随便写反而能中呢?啊,是了,因我以前落笔太高超,并以能引用冷僻典故为荣,连试官也不晓,怎会中呢?而这次写得通俗易懂,反合试官口味。正是“不愿文章高天下,但愿文章中试官”。
王健寒在科场中搏了七十载,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才得秀才之名,此事被传得沸沸扬扬,称他为“三朝百岁秀才”,他住的小巷就称为“百岁坊”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8 22:4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相关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