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天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指孩子出生满一百天时举行的庆祝仪式。在古代,婴儿满百天被视为重要节点,象征孩子度过危险期,进入安全成长阶段。活动通常包括摆宴席、送礼物、照相等,寓意孩子健康成长、长命百岁。
百日礼,又叫百啐,《东京梦华录》有言:“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啐。”啐,婴儿周岁之谓也。又称百岁,明沈榜《宛署杂记》说:“一百日,曰婴儿百岁。”所以,过百日也叫过百岁。孩子出生满一百天时,主家请接生者吃饭。一般吃鸡蛋,寓有“圆满”之意;或吃面条,寓有“长寿”之意。这种活动俗称过“百天”。
在古代,由于医疗条件比较差,孩子比较容易夭折,孩子出生后的三个月是一个坎,跨过了这个坎,孩子基本就安全了,所以父母为了庆祝,会摆宴席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庆祝,预示着美好。
过去只是外公外婆给外孙送首饰和银钱儿、银锁,在一般亲朋友好也在百天馈赠送类东西。锁上有“长命百岁”、“连生贵子”、“
麒麟送子”等吉祥物品。此日,多给婴孩照相,以作百日纪念。
在南方,百岁这天一般会煮很多
面条,然后给周围的邻居每家每户端上一碗面,预示着孩子长命百岁,分享幸福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