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镕
清代官员
白镕(1769—1842),字小山,清代通州人。自幼聪颖好学,乡人赞称神童,后入朝为官。白镕为官清廉,公正不阿,选贤任能,在皖几年,颇有成就和口碑。
生平
乾隆五十四年(1789),由直隶省学政从通州秀才中选拔他并保送入京,到国子监学习。五十六年(1791),因成绩优秀,到翰林院庶常馆任教习,刚直不屈。嘉庆四年(1799),升任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记述国史、实录。十二年(1807)他主持福建乡试。十七年(1812)参加朝廷大考,他荣获二等名次,恰遇京官(在朝廷官署为官)考核,按德、能、绩标准检查评定,他被荣列一等。于是按大考与京察制度规定,他晋升赞善,进阶中允,拔任洗马,为四品京官。继而至安徽省提学使司任视学职,受学政委派,巡视辖内各府、厅、州、县等地方学务,他严肃认真,督办学校,优选学官,卓有成绩。不久,因学识深广又尽力尽职,他转调侍读,入内阁,职在讲论文史,备皇帝顾问,且主持掌管奏章之事。在皇帝之侧,他金心在抱,玉骨无尘,激浊扬清,清正廉洁,在任三年,无论官民都心悦诚服。二十二年(1816),他参与选拔举人,一心为朝廷选荐贤才志士,摒弃权要夜告,拒绝显贵私信,坚持正义,严格荐贤,他说:“宁可开罪于中堂,不敢失信于寒士。”此言如日光亮暖,传播千里,清宣宗在王府未做皇帝之前,听到此事,大加赞赏。
道光初年(1821),吏部受宣宗旨意,升他为詹事府少詹事,兼内阁学士。一日,他奉召入殿,宣宗问道:“我精气神渐渐衰减,治理朝事就心烦,应当怎样去修养?”他答道:“皇上应该清心寡欲,办事庄重严肃,而且恭敬谦谨,就能使精神逐渐旺盛起来。”宣宗听后,脸上现出感动表情。负责建言和劝谏官员刘启南,恪守已职,上书直谏,宣宗生怒,下令贬往边远地方降职使用。白镕不管个人安危,坚持义理,竭力在宣宗面前为刘启南申明上疏情由,陈述利害关系,使宣宗消除怒气,转而带笑,纳谏而不罪刘启南。六年(1826),他就任武举会试总裁官。因他正直敢谏,推荐贤德才士,又晋升他为吏部左侍郎、工部右侍郎,先后提督广东、江苏两省学政,还曾受命勘察长江南北水灾,申请朝廷拨款放粮,赈济广大灾民。此间,他以伯乐之目,推荐和提拔周天爵林则徐、郭尚光与邹正筠等朝野知名人士。后因他严肃吏治和治理江河有方,曾先后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继而任翰林院掌院学士
十二年(1832)他受命特任文武殿试读卷官。十三年(1833),再次任武举会试总裁官。因他耿直无忌,得罪同僚,被谗言所害,降任大理寺卿,但宣宗信任如昔。他仍然一如既往,坚持道义,严格执法,不徇私情。二十年(1840),他奉召入殿,宣宗向他招手,他跪在垫上,听宣宗说:“你才为老年,我没有嫌厌你直言,准备大用,要你重登大台,恢复旧职。”白镕以年老且家有父母之由谢辞,乞求退老还乡获准。
在家居期间,他集中家诫名箴书写在屏风上,时时警诫自己和教诲子孙及来客。他在官没有丝毫瞻前顾后而徇情枉法,清廉公正,不阿 权贵,选贤任能,参与嘉庆、道光两朝实录编纂,充任皇帝直讲官。二十二年(1842)病逝于京师,时年73岁。大学士祁隽(juàn)藻赞他:“邦有典型,古之君子,公心是石,公名不磨。”
白镕嘉庆四年进士,嘉庆十八年(1813),督安徽学政,白镕到任以后,十分认真地巡视辖内各府、厅、州、县等地方学务,严格督办学校,优选学官,卓有成绩。他详细巡查地方利弊,对于地方官吏泛滥征罚给造成老百姓带来的痛苦十分在意,就上书嘉庆皇帝说:“安徽钱粮,惟凤阳、泗州遭湖、河之害,积逋较巨。遇丰稔之年,循例带徵旧额。在小民以一年而输数年之赋,虽乐岁不免拮据;而官吏惧谴,规避多方,积重难返。与其存徵之名,致小民日受追呼,国计依然无补,何如核徵之实,使官吏从容措理,旧额尚可渐清。请嗣后二属钱粮,每年祗带徵一年,傥遇歉收,再行递缓,民力渐纾,催科者自顾考成,行之必有效。”他的上书得到朝廷的同意,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税负。
嘉庆二十一年(1816)任满,离安徽学政任。
成就
白镕致力匡正地方风气。青阳县有孝子徐守仁,从小死了父亲,他尽力奉伺母亲,十分孝顺。其母死后,他在墓旁建庐守孝三年。白镕为其造庐赠赙,并题请旌表,大力表彰。此外,他访求明臣左光斗遗裔,取列县庠。他召集集士人讲学,以正人心厚风俗为本。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6 12:29
目录
概述
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