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虹刀
历史武器
恭忠亲王奕䜣,宣宗第六子。与文宗同在书房,肄武事,共制枪法二十八势、刀法十八势,宣宗赐以名,枪曰“棣华协力”,刀曰“宝锷宣威”,并以白虹刀赐奕。文宗即位,封为恭亲王。咸丰二年四月,分府,命仍在内廷行走。内大臣办理巡防,命仍佩白虹刀。
发展历史
从《三联生活周刊》读到一篇采访清室遗老的文章,述及当年多铎在扬州杀害史可法的那柄刀。这位遗老名爱新觉罗·毓嶦,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侄儿。溥仪和毓嶦都是道光后裔,溥仪是七王爷醇亲王的孙子,而毓嶦则是六王爷恭亲王的重孙。六王爷奕䜣在晚清是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是支撑风雨飘摇大清江山的顶梁柱。
文宗即位,曾经赐给他一把刀,即白虹刀,据毓说,这把刀即当年多铎斩杀史可法的那柄刀。这把刀被看作是清室之宝,也就是戏文里所说的尚方宝剑,遇重大案情,可以先斩后奏。晚清时代,白虹刀究竟斩过什么人,这点无考,但奕䜣传至孙辈溥伟时,便有点故事。光绪帝临终前,心里恨不过,嘱咐摄政王载沣杀掉袁世凯,这件事要绕过慈禧,但又要杀得合法,怎么办呢?清室的人便想起这柄白虹刀。白虹刀杀人,先斩后奏,是先帝的圣命,慈禧也无可奈何。只是,由于皇室人员庸懦无能,再说,当日政治力量对比又明显处于下风,白虹刀终究没有能派上什么用场。
历史延续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溥仪在长春称伪皇帝,当年毓嶦的父亲已死,他属恭亲王正脉,便携三件“宝”至长春皇宫辅佐君王,这三件“宝”中有一件便是当年咸丰赏赐的白虹刀。多年的刀已锈蚀不堪,在大连时,藏刀人曾请一白俄用脚踏砂轮将锈蚀除去。这位皇侄追随末代皇帝仰日寇鼻息10年,后来又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服刑10年,那柄白虹刀日后不知所终。
明末扬州抗清,多铎杀史可法事,史有确证。史证便是史德威的《家祭文》和当日目击者史公幕客杨遇蕃所记。当时多铎的奏折也证实此事。城破时,史公在小东门被执,于南门城楼见豫王多铎。言语不合,“王起拔刀斫之,公挺立迎其刃”,多铎手里的那柄刀,应当便是白虹刀了。像史可法这样的南明行军总帅,多铎有了这柄刀,便有权力先斩后奏,不必履行朝廷批准手续。想不到的是,这柄刀被清廷不肖子孙保存了300年,被看成是一件圣物。
经历
白虹刀的经历,其实可以看作是一则笑谈,白铁无辜,它曾经为残暴政权服务,等到天下大定,乾隆“褒慰忠魂”以后,民族伤痕逐渐弥合,一把锈刀束之高阁,当作文物看待也就算了。一个不得人心的政权于风雨飘摇之际,偏偏要乞灵于一把锈刀,寄希望于它当日曾有的雄强,凭借它来复辟江山,愚昧之状,真正是可怜可鄙而又可笑。
只是,白虹刀的一段经历,却不能不引起今日扬州子孙的一段反思。现代人对于白虹刀,说不上是爱是恨,只是忆及当年手持白虹刀的屠夫,任意杀害战败者以至屠城多日的兽行,时光冲淡不了记忆,总是要切齿痛恨。抗争者是杀不完的,老百姓也是杀不完的,残暴者终遭天谴,也终究要祸及子孙。视白虹刀为传世重宝,为卖国政权效劳的毓最终也只是10年囹圄,今日得以安享天年,这就是今日的人道。行人道者得人心,行人道者得天下,上下几千年,这是颠扑不破的至理。
白虹刀在何方?化为铁水、了无踪影了呢,还是为谁拥有,作为宝物收藏了呢?这种事其实是毋庸挂念的,纵然尚在人间,也不过是锈迹斑斑,在古董摊子上能换个几文罢了。
参考资料
清史稿·奕传.古道西风堂 文选.2001-12-12
那一柄白虹刀.读书.2006-06-06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1 14:40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