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6米。小枝圆形或有微棱,枝端呈刺状,光滑无毛。
形态
叶对生或簇生于短枝,具短叶柄;叶片矩圆形、倒卵形至长圆形,长2~3厘米,宽约1.5厘米,先端钝,无毛,有光泽。花白色,径约3厘米。浆果近球形,径约10厘米,褐黄色至白色泛红,内具薄隔膜。种子多数,包藏于白色或淡红色的果囊内。花期5~6月。
药性
花白、果白、肉也白,其花、茎、根均可入药,尤以白石榴根最珍稀。果实产量偏低,而物以稀为贵,果皮细薄、籽粒晶莹饱满、个头硕大、汁液丰富、味道醇美,享有“白糖石榴”的美誉。
产地
原盛产于广东汕头南澳岛深澳古镇,随着海岛的改革发展、当地人民生活起居条件的改善,加上白石榴花土壤、气候选择性很强、栽培难度大,致使这种原来种植于屋前厝后、宅基地及天井里的珍稀植物濒临绝种。
史料
早在明代嘉靖年代,由潮州知府郭春震校辑的《
潮州府志》,在分门别类地纪录了距今五百年的粤东地区花鸟资源和种植、饲养情况中,就有白石榴花的记载。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经有关专家学者的考证,确认白石榴花当时仅分布于南澳岛,成为稀有品种。
据南澳草药志记载,其栽培的白石榴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根最为贵重,具有固精补肾之功能,治男子遗精早泄有奇效;还可主治妇女白带、便血、血崩等症。其白色萼钟形的花朵,能清气止咳,外治收敛止血,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粤东南澳县名优水果研究会坚持科技创新,2000年开始致力挽救濒临绝种的珍稀药用植物白花石榴,使这种明代就名闻海内外的名药重振雄风。这个海岛县培育成材、可取根药用的白花石榴已达三千多株,招徕众多华侨、台湾同胞及内陆各地人士专程登岛购货。
栽培技术
1.栽植
秋季落叶后至翌年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或换盆。地栽应选向阳、背风、略高的地方,土壤要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盆栽选用腐叶土、同土和河沙混合的培养土,并加入适量腐熟的有机肥。栽植时要带土团,地上部分适当短截修剪,栽后浇透水,放背阴处养护,待发芽成活后移至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
2.光照
光照和温度是影响花芽形成的重要条件。生长期要求全日照,并且光照越充足,花越多越鲜艳。背风、向阳、干燥的环境有利于花芽形成和开花。光照不足时,会只长叶不开花,影响观赏效果。适宜生长温度15-20℃,冬季温度小宜低于-18℃,否则会受到冻害。
3.水肥
石榴地栽每年须重施一次
有机肥料,盆栽1年至2年需换盆加肥。在生长季节,还应追肥3次至5次,并注意松土除草,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严防干旱积涝。
4.修剪
石榴需年年修剪;可整成单干圆头形,或多干丛成型,也可强修剪整成矮化平头型树冠。在进入结果期,对徒长枝要进行夏季摘心和秋后短截,避免顶部发生二次枝和三次枝,使其贮存养分,以便形成翌年结果母枝,同时还要及时剪掉根际发生的萌蘖。
5.采收
石榴每年开3次花,故有3次结果,一般以头花果或二花果发育良好。应根据品种特性、果实成熟度及气候状况等分期及时采收。
石榴果实成熟的标志是:
⑴果皮由绿变黄,有色品种充分着色,果面出现光泽。
⑵果棱显现。
⑶果肉细胞中的红色或银白色针芒充分显现。
⑷籽粒饱满,果实汁液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该品种固有的浓度。成熟果雨前采收,阴雨天气禁止采收。
用扦插或分株繁殖的苗木,栽植3-4年开始结果,而用种子繁殖的实生苗需10多年才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