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镇,隶属于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地处沾益区东北部,东与
富源县中安镇交界,南与麒麟区
珠街街道相连,西与
西平街道、
盘江镇接壤,北与
播乐乡毗邻。行政区域总面积322.5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白水镇户籍人口为32099人。
历史沿革
明天启五年(1625年),筑白水土城,并设驿站,名定南堡,时称泉关,为人滇第二关。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划归沾益县第三区。
1950年,属沾益县第二区。
1958年,改为白水公社。
1963年,改白水区。
1969年,复为公社。
1984年,改区。
1987年11月,改乡。
2000年6月,改镇。
2011年末,白水镇辖:白水、尖山、新排、小塘4个居民委员会,勺达、中心、座棚、大德、王官营、马场、岗路、下坡、潘家洞9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1个居民小组、42个村民小组。
2014年3月3日,白水镇的新排社区与盘江镇8社区组建
花山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白水镇辖3个社区、9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白水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白水镇地处沾益区东北部,东与富源县中安镇交界,南与麒麟区珠街乡相连,西与西平街道、盘江镇接壤,北与播乐乡毗邻。 行政区域总面积322.5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水镇地处滇东北高原,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分为山岭之间形成河谷槽子,北部两山间一夹谷,称中心槽子,中部称白水槽子。南部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相间分布,形成波状起伏的高原地貌。山脉多呈南北走向,主要山脉有大撇坡山脉和马鞍山山脉,境内最高峰马鞍山位于尖山居委会新堡梁子,海拔2381米;最低点位于口子头村,海拔2042米。
气候
白水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春季节干旱,秋季阴雨连绵。多年平均气温13.7℃,1月平均气温7.2℃,极端最低气温-5℃(2008年1月27日);7月平均气温25.4℃,极端最高气温30℃(2010年7月18日)。平均气温年较差1.6℃,最大日较差12.3℃(1977年2月18日)。生长期年平均294天,无霜期年平均274天,最长达287天,最短为25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00小时,年总辐射119.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95天(一般为2月4日-12月10日)。年平均降水量98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37天,最多达156天(1969年),最少为83天(1992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352毫米(1965年),极端年最少雨量426.9毫米(201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7月最多。
水文
白水镇境内河道属珠江流域,流域面积145平方千米,占41%。主要河道有鸡上河、中心河,河道总长26千米。境内最大河流中心河,从大德村民委员会至富源县流经境内座棚、中心、勺达,长21千米,流域面积40万平方米,年均流量0.6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白水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冷冻、霜冻、低温、干旱、洪涝、水灾。干旱灾害主要发生在当年10月到次年4月。
自然资源
白水镇境内矿产资源有
黏土、
白云石、硅铁矿、马牙石、
石灰石。其中白云石储量1000万吨,马牙石储量500万吨。其他自然资源有野生食用菌,主要有松茸、牛肝菌、香菇等。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白水镇辖区总人口3.4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5万人,城镇化率30%。另有流动人口11000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21万人,占92%;有彝、苗、回3个少数民族,共2839人,占8.1%。
截至2017年末,白水镇户籍人口为32142人。
截至2019年末,白水镇户籍人口为3209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白水镇财政总收入59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17%。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7024万元,增值税6558万元,企业所得税6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5%、5.8%、2.1%。人均财政收入1690元,比上年增长18.3%。农民人均纯收入5836元。
2019年,白水镇有工业企业35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9个。
农业
2011年,白水镇农业总产值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农业耕地面积4.2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21590亩,林地面积317510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畜牧业总产值2855万元。截至2011年,累计造林32.59万亩,其中防护林222414亩,经济林26120亩。渔业以池塘养鱼为主,渔业总产值300万元。
工业
2011年,白水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1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工业增加值占镇内生产总值的96.6%。形成以发电、炼焦工业体系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企业87家,职工5036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家,职工4162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5.92亿元,比上年增长8.45%。
商业
2011年,白水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360万元,比上年增长14.2%;有商业网点486个,职工1245人。城镇集贸市场2个,成交额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1%。
交通运输
白水镇有曲胜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22千米,双向6车道,有曲靖电厂1个出口,连接
320国道。有乡(镇)级公路3条。总长79.3千米。镇区道路总长13.8千米,道路铺装面积1.7万平方米。形成由铁路、公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白水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3个;文化专业户5个,各类图书室14个,藏书3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6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3人。各类文化艺术业余创作人员2人。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白水镇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936人,专任教师26人;小学13所,在校生3757人,专任教师18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847人,专任教师12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白水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个,其中镇级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13个;病床89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55张。专业卫生人员50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人。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1.52万人次,住院手术1253台次。
社会保障
2011年,白水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25户,人数1519人,支出135.82万元,比上年增长23%,月人均82元,比上年增2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人,支出0.29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8人,支出3.65万元,比上年减少32.1%;农村医疗救助5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6人次,共支出11.3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农村临时救助23人次,支出1.8万元,比上年增长4.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9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3.67万元,比上年增长13%。社会福利费14.74万元,比上年增长4%;有敬老院1个,床位10张,收养老人3人。服务中心1个,村(社区)服务站13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8万元,使11254人(次)困难人员受益。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95人,比上年末增加45人。参加农村新型养老保险1.77万人,参保率达85.5%。
邮政电信
2011年末,白水镇有邮政储蓄所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79.3千米,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丽件1.1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12000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510件,报刊、期刊累计发行35万份(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16门,固定电话用户1260户,比上年增加113户,电话用户普及率2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0.86万户,比上年增加18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200千米,主干电缆达2400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1280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860个,宽带接入用户860户,比上年增加56户。
基础设施
给排水
2011年,白水镇有区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道4千米,生产能力2000吨/日,年工业用水101万吨,生活用水11万吨,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26.53吨;排水管道3千米,污水治理工程1项,工业废水处理率100%。
供电
2011年末,白水镇有35千伏以上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3台,用电伏荷1.44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6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64%,供电可靠率99.87%。
风景名胜
白水镇有很多风景名胜:
马场的小石林、王官红军烈士遗址、白水古道、新排天生桥、海家哨古庙堂、
岗路村转山自然风景区。
历史文化
历史事件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26日,红军三军团某部长征从中安镇方向的清水沟、寨子口村行进到白水镇王官营村委会,被敌机轰炸,地点在李官坟村小组的山水田和王官坟村小组后山。红军当时在两村伤亡60余人,红军三军团同国民党展开战斗,
岗路村转山、土山仍留有当年战壕和旗台的痕迹。
1977年10月,为了纪念牺牲的红军,教育后代,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特在王官营村委会修建红军烈士纪念碑。
荣誉称号
2014年,白水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