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洋地质公园
福建省屏南县境内公园
白水洋地质公园是福建省屏南县境内公园,总面积77.34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
白水洋地质公园位于福建省屏南县境内,地处屏南、政和、周宁三县交界处。集火山地质、火山构造、典型火山岩类、火山岩地貌、 水体景观等地质遗迹于一体,记载了距今 1 亿多年来白水洋地区漫长 的火山地质演化历史,构成地质历史长卷中的精彩篇章。
公园区隐于鹫峰山脉中段,属中低山地貌,平均海拔 700~800 米之间,公里以上山峰数十座,地形高差大,沟谷陡峻,坡度常达 50 度以上,甚至近于直立,具有雄、奇、险、秀等特征。
自然资源
公园具有丰富的自 然景观资源,如百丈涤瀑布、大白岩、刘公岩、五老峰等诸多自然风 光。主要的地质遗迹有白水洋平底基岩河床、鸳鸯溪峡谷、瀑布、柱状节理。
白水洋经地质专家考察,确认为世界稀有的浅水广场,由一块巨石铺展水底,面积达8万平方米,且与周围的山体相连,浑然天成,石面平滑如砥,无缝无苔;石上布水均匀,仅没脚踝,清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潋滟,色似白银,令人称奇。白水洋地质公园还拥有全球唯一的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
旅游信息
宁德火车站乘坐 22路,在市疾控中心站下车,步行至宁德客运站,宁德客运站即宁德汽车站。之后在宁德汽车站坐到屏南的车,然后从屏南车站坐车到白水洋,总共约2小时30分钟的车程。
地质成因
白水洋是一个宽阔的平底基岩河床,它的形成是受岩性、地质体 产状、地质构造和水动力条件等制约。白水洋河床的正长斑岩为距今约 9000 万年前火山活动,由岩浆在近地表处沿层面流动铺开.形成 与流纹岩层层面平行的板状潜火山岩体。岩石具完整性好、结构均一 致密的特点。在地壳应力作用下产生密集的平行层面水平节理及北 东、北西、南北、东西向垂直节理和裂隙。
约距今530万年前的上新世,随地壳抬升,河谷下切,上 覆地层被剥蚀,正长斑岩体露出 地表,风化作用、流水侵蚀沿近 水平节理呈薄层状碎片缓慢剥 落。开始形成以正长斑岩为基岩的平底河床。随后,地壳开始缓慢上升,流水以下切作用为主,侧蚀 作用为辅的方式侵蚀河床,河床宽度缩小、高度下降形成新的下切河 床,河道两侧的基岩河床逐渐抬升形成阶地。
自距今约 260 万年前以来,地壳活动相对稳定,白水洋一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下的极缓慢上升,地壳抬升的速度和流水 下切的速度几乎相当,水流接近局部侵蚀 基准面附近,水流侵蚀下切动能低,而以拓宽河床的侧蚀为主,侵蚀河床两侧正长斑岩以及其上的流纹岩、熔结凝灰岩风化碎屑物纷纷剥落。此外,水流的侵蚀能力与其流量、流九岭溪两条河流的汇水面积较大,流量的增加提高了水流的侧蚀能力,在两溪交汇口及其上、下游,流水的强烈侧蚀,形成宽弧形的凹岸。经流水长期冲蚀、侧蚀,河床在纵向和横向上沿板状正长斑岩 体拓展延伸,形成光滑如镜、宽阔 平展的平底基岩河床。白浪涛涛、 波光粼粼的白水洋,深不没踝,是极为罕见的浅水平底基岩河。
长期以来白水洋处于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时期,长期侧蚀、磨蚀,将河谷侵蚀拓展成宽阔平展的平底基岩河床,河谷变成了“浅水广 埸”。该遗迹对火山岩石学、水动力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 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9 21:13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