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台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泉华台地景观
白水台,位于中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白地村的哈巴雪山北麓,是中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冷泉型淡水碳酸盐泉华台地,距县城101千米,占地面积约为3平方千米。
命名
白水台,在纳西语中名为“拜卜芝”,意指“逐渐长大的花”,因其泉华台地层层叠叠且呈白色远看状似梯田,故称白水台。相传如此一片“梯田”是天上的天母为了让当地的纳西族人学会造田耕地特地变幻出的,“仙人遗田”的美誉也由此而来。
历史沿革
白水台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祥地。相传,东巴教第一圣祖丁巴什罗曾在白地岩洞中修行,并于此设坛传教、用象形文字与教徒们编写了东巴经。21世纪初,白水台已成为东巴教圣地,而东巴经也已成为纳西族的文化瑰宝。
6~7世纪,东巴教日益壮大,作为圣地的白水台吸引众多教徒前来观礼朝拜,白水台美景因而被世人发现。
唐宋时代,白水台已成为滇西一带有名的游览胜地。在源头的石壁上刻有明代纳西土知府木高所题诗一首:“五百年前一行僧,曾居佛地守弘能。云波雪浪三千垄,玉埂银丘数万塍。曲曲同流尘不染,层层琼涌水常凝,长江永作心田玉,羡此高人了上乘。”
1996年12月,云南省政府组织人员寻找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于1993年出版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提及的“香格里拉”,并于2001年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白水台逐渐受到世界关注。
1998年4月,当地政府修建了一条水渠,从一处距白水台约2千米的泉水运水,以补充白水台自有泉水匮乏,成效显著,有效帮助白水台维持钙华沉积的正常进行,保护景区风貌。
1998年,由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省级财政等拨款759万元,地方政府对包括白水台在内的24处文物进行维修工作。
1999年8月,三坝乡旅游管委会颁布《白水台旅游景区(点)管理制度》,正式对白水台景区的开发和管理作出明文规定。
2002年至2005年,景区初步开发建设期间,由于景区运营者疏于管理,白水台景区的泉华台地已全部变黄,景区濒临报废。
2008年9月,迪庆州人民政府召开会议,决定收回包括白水台、虎跳峡等景区的专营权,并于同年11月责成迪庆州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迪庆州政府独资企业的身份,出资1.5亿元人民币收回白水台、虎跳峡等景区周边道路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地方政府后续又投入大量资金,专门成立公司进行白水台景区的抢救和建设。
2012年,吴树湾村集资修建了通往白水台景区的公路,方便游客前往观赏。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白水台位于中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白地村的哈巴雪山北麓,是中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冷泉型淡水碳酸盐泉华台地,距县城101千米,占地面积约为3平方千米。
气候特点
白水台所处地区在纬度上虽属于亚热带地区,但因其海拔2380米,使得当地山脉气候呈现垂直分布带的趋势,往往出现一个山坡或沟谷中同时存在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寒带的情况,该地年均气温垂直递减率约为0.89℃/100米,降水递增率约为23毫米/100米,立体气候明显,白水台最终呈现出受温带气候与高原气候共同作用的现状。白水台地区的年均气温约为9℃,最热月均温约18.3℃,最冷月均温约3.7℃,年均降水量约为750毫米,5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其雨季。
地质
白水台所属山体岩石以灰岩为主,所属水系为白水河水系,以玉龙雪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其主要成因是泉水中溶解的碳酸钙出露后分解沉淀,形成泉华。而水中的碳酸钙经阳光照射发生分解反应,形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物,不断覆盖地面形成千姿百态的熔岩地貌。因碳酸盐长年累月的沉淀,形成台幔,好似层层梯田,故有“仙人遗田”的美称。
白水台地区所处白水盆地由断陷溶蚀作用形成,盆地展布方向为南东至北西向,长约5至6千米,宽约1.5至2千米。该地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纪地层,主要成分为石灰岩、砂页岩和火山岩。白水台所属山体主要由三叠系北衙组灰岩构成,该岩石以碳酸盐为主要成分,是泉水中溶解态碳酸氢钙的来源,为钙华沉积提供了必要条件。
生物多样性
动物
白水台所处大香格里拉片区有哺乳动物种类300多种,鸟类686种。有鱼类2目4科15属20种,其中麦穗鱼、棒花鱼、鲤鱼等3种鱼类是引进养殖品种,本土鱼类全市共有17种,其中鲤形目鲤科有3亚科5属8种,鳅科2亚科3属4种,平鳍鳅科1亚科2属2种,鲇形目1科2属3种。在17种本土鱼类中,有11种仅存在于金沙江水系中,中甸叶须鱼是香格里拉特有种,属于裂腹鱼亚科,是青藏高原原始鱼类区系的典型代表种。中甸叶须鱼是仅在碧塔海保护区及周边有限分布的品种。
在中国的87个濒危陆生哺乳动物中,香格里拉有36个,如金丝猴、大熊猫、小熊猫等。香格里拉所记录在案的97种动物中,有珍稀保护兽类2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云豹、林麝和雪豹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云南保护动物狼和云豹2种。香格里拉是重要的水禽越冬地,也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补给站,纳帕海和碧塔海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都是香格里拉市重要的候鸟栖息地,包含国家重点保护一级鸟类黑颈鹤、黑鹳、金雕、胡兀鹫等数千只,其他雁鸭类近数万只。迪庆州拥有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国现有面积最大的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被称为“雪山精灵”,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也是“三江并流”区域的旗舰物种,保护区猴群数量已由500多只扩大到近2800只。
植物
白水台所处的香格里拉有种子植物159科705属2267种,湿地种子植物44科155属431种,其物种多样性丰富,具明显温带性质区系成分。另有苔藓植物共36科144种,蕨类植物共25科160种,藻类植物共31科72属196种。灌木和草本植物121科619属2442种,包含草本94科514属2048种和灌木49科114属394种。其中草本优势科有菊科、禾本科、毛茛科等,灌木优势科有蔷薇科、杜鹃花科等。香格里拉优势科、属明显,但大部分科内属、种贫乏,单种科、寡种属比例高。
植被
迪庆州的森林植被主要包括寒温性针叶林(分布于海拔3000~4000米冷湿生境山地)、温凉性针叶林(分布于海拔2600~3300米山地)、暖性针叶林(分布于海拔1500~3000米区域)、硬叶常绿阔叶林(分布于金沙江及澜沧江两侧山坡海拔2200~3800米范围)、落叶阔叶林(零散分布)、寒温性灌木林(分布于海拔3000~4100米区域)、暖热性灌木林(主要分布于澜沧江、金沙江河谷地区)、寒温性竹林(集中分布于海拔2800~3500米的山体上部)。有丰富的珍稀植物资源,龙胆花、杜鹃花、兰花等360多种不同的名花奇卉,并分布着云杉、云南松、箭竹、铁杉、长苞冷杉、黄果冷杉、油麦吊云杉、曼青冈、金铁锁、长穗高山栎、滇藏木兰、水青树、蜡叶杜鹃红桦、黄背栎、圆叶杨、五角槭、大白花杜鹃等主要植物和珙桐、榧木、红豆杉秃杉等多种珍稀古树。
主要景点
泉华台地
泉华台地位于白水台整体的上端,为泉水涌出,漫过白水台台地形成的一向东微微倾斜的巨大平台,为各处泉华台地中面积最大的一处。
藻滩
藻滩是白水台各处大小各异的泉华台地内由微小植物和泉水组成的景观。泉水中的二氧化碳分压由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吸收而降低,迫使碳酸钙从水中分离沉积,落在水中如苔藓、水草等植物的结壳作用产物和生物构架上,形成类似珊瑚礁的钙华结构。池中还存有因钙华沉积形成的钙华锤和钙砾石,钙华锤是由钙华在草杆或小树枝日积月累沉积形成的状似纺锤的结构,钙砾石是由钙华沉积在水底小砾石周身形成的珍珠状白色沉积物,会随池水波动在池中来回滚动飘荡。池底生长有金球藻等微型藻类,其自身金黄色的色泽遮盖了白色的钙华池底,使池水在阳光照射下呈现颜色的变换。
泉华瀑
泉华瀑指位于各处泉华台地边缘的钙华沉淀景观,是体现钙华流动沉淀的一种奇观。溢出钙化池的泉水顺着池沿流下,并进行碳酸钙的分离沉淀,逐渐凝固形成大片状似瀑布的钙华沉淀。
泉华彩池
泉华彩池指整片钙华梯田的宏观景色,或大或小的泉华台自上而下,形成层叠梯田状的景观,享有“云波雪浪”的美誉,极具视觉美感,是白水台景区的特色景观。池内钙华日渐堆积,形成的钙华沉淀层几乎水平。
神女像
神女像是在白水台左端约20米高的飞瀑一侧的一尊天然塑像,坐落在半亩大小的月牙状泉华台中心,因其通体洁白,状似披着面纱的怀孕女子,被当地人供奉为生殖“神女”。
历史文化
白水台自身拥有突出的纳西东巴文化特色,白地村作为三坝乡东巴文化的核心,与白水河沿岸如阿明灵洞、祭祀广场、纳西烧香台、纳西传统民族文化民宿等的纳西民族文化景点相互连结,形成河流文化脉络。其中阿明灵洞遗址中的东巴象形文字和摩崖石刻是东巴文化底蕴的体现,而位于古都和吴树湾村的纳西河灯仪式、祭祀广场和纳西民宿等,则体现了纳西文化的丰富性。
东巴文化指纳西族传统文化,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东巴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东巴工艺和各种祭祀仪式等,如祭天、祭署龙、延寿、解秽等。
所获荣誉
2022年11月9日,白水台景区被确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旅游信息
门票信息
门票30元每人。
开放时间
全年全天10:00—16:00。
交通信息
香格里拉县客运站每日有三班发往三坝乡的班车,车费约24元,约3小时可到。节日期间会增开班车。
如果从香格里拉县城包车前往,往返车费约400元。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1 23:46
目录
概述
命名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