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军舰鸟
军舰鸟科军舰鸟属鸟类
白斑军舰鸟(学名:Fregata ariel):大型海鸟,体重625-955克,体长77-78厘米。雄鸟全身黑色,腹的两边各有一大块白斑喉囊红色。雌鸟上体和翅为黑色,胸、上腹和腋羽白色,颏、喉、下腹和尾下覆羽黑色。幼鸟头和上胸白色而缀有锈红色,下胸有一宽阔的黑色横带,腹白色。虹膜、嘴和脚雄鸟黑色,雌鸟红色;喉囊和眼脸红色。
形态特征
白斑军舰鸟雌鸟略大。翅特别窄而长尖,尾亦甚长且呈叉状,跗跖极短而被羽。雄鸟通体黑色,上体具蓝绿色光泽。部羽毛呈披针形。下体暗黑色,羽毛亦呈披针形,微具蓝绿色光泽。腹两边的羽毛具白色斑点。 雌鸟体色较雄鸟为暗,上体少黑色而具更多的褐色,亦少光泽,小翅覆羽褐色。后颈有一栗色领圈 。胸和上腹白色而缀有栗红色。额、喉、下腹至尾下覆羽黑色。腋羽白色。
虹膜、嘴和脚雄鸟黑色,雌鸟红色;喉囊和眼脸红色。
幼鸟头和上胸白色而缀有锈红色,下胸有一宽阔的黑色横带,腹白色。
大小量度:体重625-955克,体长770-780毫米;嘴峰雄93-99毫米,雌100-102毫米;翅雄520-530毫米,雌530-545毫米。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热带海洋和海中的岛屿上,通常成天在海面上空飞翔,很少看见它们在海上游泳或在地上行走,是一个不知疲倦的空中飞行者。
生活习性
留鸟,部分非繁殖期在远距离内游荡。白斑军舰鸟与其他军舰鸟一样,也具有海盗习性,常常抢夺和迫使其他海鸟吐出它们捕获的食物,然后攫为已有。白斑军舰鸟也是一只活的气象仪,当它们停息在海边红树林上时,就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在天晴以后,它们常常伸开翅膀、上下转动晒太阳。
主要以鱼类为食,而且主要以海盗式的抢夺和迫使其他海鸟捕获的鱼类吐出,然后当这些食物还未落入海中之前将它们抢走。它们也在海滨捕食螃蟹和其他甲壳类动物。有时也在海面捕食乌贼。
分布范围
原产地:澳大利亚、巴西、英属印度洋领地、文莱达鲁萨兰国、中国、圣诞岛、科科斯(基林)群岛、科摩罗、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基里巴斯、韩国、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绍尔群岛、毛里求斯、马约特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瑙鲁、新喀里多尼亚、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菲律宾、留尼汪岛、塞舌尔、新加坡、所罗门群岛、斯里兰卡、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汤加、美国、美国本土外小岛屿、瓦努阿图、越南、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
游荡:吉布提、厄立特里亚、以色列、约旦、肯尼亚、莫桑比克、新西兰、阿曼和索马里。
不确定:关岛。
繁殖方式
白斑军舰鸟繁殖于热带海洋中的海岛上。繁殖期为5-12月。营巢于海岛树上或灌丛上,很少在地上营巢。巢由植物枝叶构成。每窝产卵1枚,卵白色,大小为60-64毫米×43毫米。孵化期大约40天。雏鸟晚成性。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2024年3月23日,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监测员在滨海湿地首次发现记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新鸟种——白斑军舰鸟(Fregata Ariel)。
参考资料
Fregata ariel.Dinoanimals.
Fregata ariel.The IUCN Red List 2018-02.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28 06:0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