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村位于青田县城西南部,小溪中游东岸,距县城39.80公里。因村口有山,石白如玉,故名白岩,亦称玉岩。隶属北山镇,是镇人民政府驻地。白岩村历来是小溪商业的中心。1947年全村有南北货商店6家、客栈1家、理发店1家、打铁店2家。白岩村,清康熙二年(1663)为七都(二图)54个村之一。雍正六年(1728)为七都五源5个村之一。1928年水运邮路青景线,委托航船运送。
简介
白岩村位于
青田县城西南部,小溪中游东岸,距县城39.80公里。因村口有山,石白如玉,故名白岩,亦称玉岩。隶属北山镇,是镇人民政府驻地。下辖白岩、十八砾、超坦、冷水坑、田青龙、下寺、上寺等7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白岩。面积3.40平方公里,耕地645亩,人均0.15亩。
人口情况
民国初期,仅有徐、吴、詹、留、陈5姓。80年代开始,外来白岩做工、经商人员日益增多,1992年,村区姓氏增至79个。其中,徐、吴、张、陈、刘、留、厉7个姓占总人口数的75%。全村共有1123户,4172人,是青田县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之一。全村有华侨52户,99人,旅居世界13个国家和地区。白岩村历来是小溪商业、航运中心。素有大溪石帆,小溪白岩之美称。
工商兴旺
白岩村历来是小溪商业的中心。1947年全村有南北货商店6家、客栈1家、理发店1家、打铁店2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乡镇企业不断发展。1992年底,全村有采矿、石雕、阀门、鞋革等企业17家,其中腊石矿5家,从业人员267人,年产腊石1.90万吨,产值80万元,利润15万元。有个体工商户219户,其中商业128户、饮食业24户、修理业17户、运输业14户,从业人员515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超1000万元。外出温州、丽水、上海、北京等城市经商、推销、务工的有600多人。1989年9月建立北山综合市场,占地面积52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设有摊位52个,商店20个。1992年,温州、丽水等地客商纷纷前来白岩来采购蚕豆?、柑桔、板栗等土特产品,经济日益活跃。同时,建立了仔猪和耕牛市场,日均上市1100人次,日成交额0.80万元,年集市贸易总额300万元。还有供销社、门市部2个,农业综合服务站门市部1个。北山镇建筑队,有职工140人,固定资产230万元,1992年产值130万元,利润20万元。
重建新村
1912年大水,全村受灾280户,民房78幢265间及祠堂、学校被大水冲毁,仅留高水位的民房1幢半。
1949年以来,曾3次惨遭大火。1974年2月26日,下村失火,230户村民房屋财产被烧毁,损失达500多万元。1977年冬至前夕深夜,上村起火,170户村民受灾,70岁的杜克祥及其67岁的妻子陈徐妹被烧死,损失达300多万元。1985年10月1日夜,中村一位五保老人因取暖不慎引起火灾,烧死1人,烧毁房屋15间,农机二厂损失较大。3次火灾共烧毁民房232间。灾后,村民们发扬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精神,重建家园。至1987年,新建三层楼房52幢180间,均为砖木和混合结构。同年9月为活跃文化生活,村民们集资4万元建成电视地面接收站。1992年底,有三层以上楼房280幢1350间,其中四层以上混合结构的楼房47幢108间。楼房设计新颖,装饰美观,阳光充足,居住舒适。
1991年投资22万元,建成过境公路水泥路面1.50公里。同年,又集资17万元安装了自来水,全村60条街巷,全部铺好水泥路面,建成防洪大石东一条,长255米,宽5米,高7米。110万千瓦的供电所设在村头。绝大部分村民用电烧饭,有28户人家安装了电话机,有580户村民购买了电视机,有17户村民购买了录像机。台胞徐伯胜为创办公益事业捐资37万元,其中防洪大石东26.70万元全部由他捐资,村委会主任陈德光、村党支部书记张志瑜为集体事业义务投工350个。
水陆枢纽
白岩村,清康熙二年(1663)为七都(二图)54个村之一。雍正六年(1728)为七都五源5个村之一。1928年水运邮路青景线,委托航船运送。自县城溯小溪经白岩村至景宁县城。小溪水路历来是青田至景宁的主要航道,2吨以下的木船可抵达景宁沙湾。白岩村地处小溪中游,是上下船只停靠、装卸货物的中转站。70年代初,白岩航运站有木船38只,机动船15只,职工80人,年客运量15万人次,货运量0.70万吨。船民自备木船从事运输业,将上游的土特产运到温州等地销售,再将温州的工业品、食盐、大米、水产品等运至白岩及岭根、景宁等地。1972年6月15日青北公路建成,白岩村为终点站。通车后,白岩村至青田县城货客运输以车为主,上至岭根、景宁仍然用木船运输。1980年后,白岩村至青田县城每日有客车5班,1991年增加直达温州1班。个体三轮车随时可乘,日客运量800多人次,货运量200吨。1992年拥有汽车7辆、货运拖拉机25辆、机动三轮车47辆、人力三轮车50辆,村民外出交通称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