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山公园
甘肃省兰州市公园
白塔山公园,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白塔山1号,地处北纬30°05′、东经119°47′,坐落于黄河风情线的中心位置。总面积为101.35公顷,区位交通便利,距离兰州市西关地铁站1千米、高铁西站6.8千米。
历史沿革
1958年8月,整修工作开始,白塔山游览区在任震英的改建下发展成为山地公园。
1960年,白塔山公园全面开放。
1963年,白塔山公园实行售票入园,票价3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绿化工人于三台大厅东侧盘山小路旁移植大侧柏,及时灌溉,终使石质山坡得以绿化。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白塔山公园对环翠山等进行绿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白塔山公园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白塔山1号,地处北纬30°05′、东经119°47′,坐落于黄河风情线的中心位置。总面积为101.35公顷,区位交通便利,旅游区位优越,距离兰州市西关地铁站1千米、高铁西站6.8千米。
气候条件
白塔山公园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3℃。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区域,全年降雨量少,蒸发大。夏季短而热,冬季冷而长,昼夜温差大。夏季园区内温度平均比市区低3℃,气候条件良好,由于公园内部绿化覆盖率较高,空气质量极为优越,是城市内部的典型氧吧。
地形地貌
白塔山是祁连山的余脉,其地貌类型丰富,整体地势由南向北递增,海拔高度介于2238—2513米之间,属黄土梁塬地貌,重峦叠嶂,也是兰州市城区北面的天然屏障。
植物资源
白塔山公园是在大自然原始风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建设而形成的城市绿地,拥有较大面积的原生林。绿化覆盖率达70%以上,植物种类多样且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主要以国槐(Sophora japonic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和榆树(Ulmus pumila)等乡土植物为主。
公园内主栽树种以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的侧柏、刺槐、白皮松、龙柏、雪松为主,其次有国槐、梨树、核桃、连翘、丁香、榆叶梅等,种类相对丰富,且公园内现有古树名木12棵,均已完成挂牌编号工作。但园内植物类型单一,灌木和乔木树种较多,地被植物相对缺乏,不少区域存在黄土裸露的现象;同时,色叶植物和开花植物总体来说也相对较少。
景区布局
兰州市“两山夹一川”的空间特点,决定了兰州两侧山地公园的布局形式,依山而建,在山体制高点上建设景点与对面的山体互为对景关系,并形成视线通廊。立于山顶观察城市山水格局,呈现出内向性和双向型的视觉空间类型。
主要景点
综述
白塔山公园内建筑类型繁多,不仅遗存有白塔寺(慈恩寺)、三星殿、三官殿、法雨寺、云月寺和凤林香袅牌坊六处明、清建筑,还保留有1958年迁建、新建的一台“九曲安澜”敞厅、二台牌坊、三台大厅,以及凸起于峰峦之上的百花亭、迎旭阁、喜雨亭、驻春亭、五角亭、六角亭、东风亭、金山大殿等。这些建筑造型奇特,别具地方特色,其中一、二、三台厅、廊、亭、坊等曲折有度,灵秀精巧;建于峰峦之上的白塔寺、法雨寺悬楼、凤林香袅牌坊以及三官殿等。
白塔寺
白塔寺是白塔山公园的代表性建筑,位于白塔山山顶之上,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甘肃巡抚绰奇将其扩建并更名慈恩寺。该组建筑群保存较好,1963年白塔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寺坐北向南,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建有望河楼、白塔、准提菩萨殿。塔、殿之间东西两侧建厢房、厢房南侧续出廊亭,分别存放青铜钟和象皮鼓,白塔东西两侧分别立《重修白塔寺记》碑和《修建慈恩寺》碑。
三台建筑群
三台建筑群是公园的主体建筑,位于前山山麓公园南大门入口处,上与山顶白塔寺、下与园外黄河铁桥遥相呼应。兴建于1958年8月至1959年8月。
第一台有四面敞开的大厅,厅壁梁柱雕刻精致。呈“凹”字形图案的回廊,将一、二台连成一体。回廊四角配有亭阁,北两侧(二台上)为错综杠杄梁架的八角亭,八角飞檐高翘,气势宏伟;南两侧(一台上)为错角重檐四角亭。二台广场南向挺立高大牌厦,厦顶七级云斗,层层上叠。沿阶北上,便是三台大厅。厅高10余米,长80米,宽20米,背山面河,屋面琉璃花脊,墙面贴饰各种图案的砖雕,刀工苍劲,结构谨严,浑圆流转,屋檩梁椽及悬角,配饰木雕彩画,极具兰州地方特色。
三台建筑群从设计到施工都有所创新。飞檐翘角在兰州传统法式基础上予以改进,比江南园林建筑形式稳定,比中原华北形式轻巧;对于双重屋檐,则把飞翘方向扭转90°,使其互相错开,强化流转飞动;长廊净空突破传统建筑法式,稍加提高,使长廊更适用;一、二、三台建筑木结构油漆彩画总计表面积为12242.98平方米,其中彩画面积为3376.52平方米,占总面积的27.76%,在一台长廊、二台七级云斗大牌厦和三台大厅的彩画上,大胆革新,创造不少彩画新图案。
云月寺
云月寺位于白塔寺东侧,建于清乾隆—道光年间(1735—1850年)。坐北朝南,由山门、石桥、院门及两侧续建的倒座、大殿和东、西配殿组成。建筑面积284.97平方米,占地面积1061.93平方米。
三星殿
三星殿位于白塔山公园中轴线北端东侧凸起的山岗上,建筑面积160平方米,占地面积361.8平方米。始建于明景泰初年,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建,民国九年(1920年)毁于地震,次年重建。殿内供福、禄、寿三星,院落坐北向南,由牌楼、正殿、东西配殿、门前石狮子及围合院落的花墙组成。
三官殿
三官殿位于白塔山公园中轴线中段西侧山岭上,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19.03平方米,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补修墙垣及药王殿、财神殿地砖。道光六年(1826年)整修正殿,新建槛墙。民国十一年(1922年)复修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整修后曾改作文化宫,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改为少年宫。由山门、过殿、东西厢房、正殿和东侧的偏殿组成。供奉药王、财神、灵官三圣。
法雨寺
法雨寺位于白塔山公园中轴线北端西侧,西邻凤林香袅牌坊,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0年),光绪时曾重修,原为罗汉殿,未详何时改为法雨寺。建筑面积419.75平方米,占地530平方米,坐西朝东,一进两院。
百花亭
百花亭位于白塔山东南麓,1958年旧城区改造时,利用拆除木构件,在白塔山文昌宫旧址上新建。建筑面积107平方米。双层歇山顶,南北朝向,平面略呈方形,一层柱网三层,中间四柱用通柱。百花亭体量较大,结构造型巧妙,保存较为完好,对研究兰州地方园林建筑具有一定的价值。
碑林
碑林占地面积约35亩,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被誉为“天下第一阁”。碑林中展示了以草圣张芝为代表的书法艺术,东西走廊分别为甘肃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碑刻和当代书法家以陇诗文墨为内容的书法碑刻。碑林的主体建筑为草圣阁,这里矗立的一座座碑刻,精选了远古至公元2000年间的书法精品。
中山桥
中山桥原名兰州黄河铁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为“中山桥”,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行。
所获荣誉
2013年,兰州市市园林绿化局从全市12处公园中首先选定白塔山公园作为星级公园评选试点。
旅游信息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
6:30—19:30。
交通路线
兰州市——滨河东路——兰州黄河大桥——北滨河中路——白塔山公园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8 10:2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