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厂门镇,隶属于辽宁省
锦州市黑山县,地处
黑山县西北部,东邻
八道壕镇,南连
北镇市,西接北镇市,西北与阜新市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毗邻,北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接壤,东北与八道壕镇相邻,行政区域面积94.26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清代以前,白厂门镇境域属黑山县。
民国时期,属黑山县白厂门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2日,黑山解放,属黑山县第四区。
1955年4月,属黑山县人民委员会第四区人民委员会。
1958年4月,白厂门公社属黑山县人民委员会。
1958年10月,更名绿宝山公社。
1983年3月,改为白厂门镇。
1984年7月,改名白厂门满族镇。
2006年1月,改名白厂门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白厂门镇辖13个行政村:白厂门、城西、头台、二台、三台东、三台西、石家沟、檀屯、郭荒地、南八家子、闫屯、韩屯、西康屯。
截至2020年6月,白厂门镇辖13个行政村:白厂门村、城西村、头台村、二台村、石家沟村、三台东村、三台西村、西康屯村、阎屯村、韩屯村、南八家子村、郭荒地村、檀屯村,镇人民政府驻幸福路5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白厂门镇地处
黑山县西北部,东邻
八道壕镇,南连
北镇市,西接北镇市,西北与阜新市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毗邻,北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接壤,东北与八道壕镇相邻,行政区域面积94.2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厂门镇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地处医巫闾山东侧。地形可分两部分:北部成凹字形,东西高中间洼。境内主要山峰有北老山。山地丘陵面积45平方千米,平原面积50平方千米。
气候
白厂门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风大,十年九旱。多年平均气温10℃,1月平均气温-12℃,极端最低气温-32℃;7月平均气温25.2℃,极端最高气温32.7℃,最大日较差15℃(1957年12月25日)。生长期年平均130天,无霜降年平均152天,最长达160天,最短为14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785小时,年总辐射136.7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10天(一般为3月20日至10月20日)。平均降水量56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30天,最多达40天(1978年),最少为20天(1973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000毫米(198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200毫米(200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7—9月,8月最多。
水文
白厂门镇境内河流属羊肠河上游,为季节河,一般雨季(7月)成河,年末干涸。
自然灾害
白厂门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风灾、冰雹等。旱灾发生的概率为75%,主要发生在5—8月。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2007年。全年降水量只有300毫米,造成50%农作物减产四成,30%农作物绝收。最严重的一次水灾发生在2010年8月19日12时许到20日8时许连续暴雨,日降雨量均为200毫米。造成受灾面积1046亩,过水面积1400亩,积水面积130亩,倒塌房屋40间,转移人口300人。其中最严重的敬老院院内水深50厘米,冲走煤10吨,粮食1000千克被淹,断桥200米。
自然资源
白厂门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炭、硅石、大理石、泥炭、陶土等。煤炭资源位于石家沟村沿线,探明储量1.2亿吨,煤层深度为900—1100米。大理石基地位于南山奈广公路东侧,总储量可达1000万立方米,大理石质地为浅灰色带深灰条纹,理石硬度、强度及理化指标均达到同类产品标准,是城镇建筑及民宅室内外装潢的优质品。泥炭资源位于头台村东山,距黑白线公路1.5千米。总储量可达1000万立方米。
人口
2011年末,白厂门镇总人口16894人。总人口中,男性8691人,占51.4%;女性8203人,占48.6%;14岁以下2126人,占12.6%;15—64岁12322人,占72.9%;65岁以上2446人,占14.5%。总人口中,以满族为主,达12906人,占76.4%;汉族2962人,占17.5%;有蒙古、回、锡伯等5个少数民族,共1026人,占6.1%。2011年,人口出生率8.5‰,人口死亡率8.5‰,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83人。
2017年末,白厂门镇常住人口为14683人。
截至2018年末,白厂门镇户籍人口为1599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白厂门镇财政总收入3077万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71万元,比上年增长67%。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增值税120万元,企业所得税87万元,个人所得税27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22%、55%。农民人均纯收入8826元。
2018年,白厂门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个。
农业
2011年,白厂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20%。
白厂门镇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3209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蔬菜等。2011年,花生种植面积15000亩,产量5324吨;蔬菜种植面积3735亩,产量11881吨,主要品种有白菜、豆角,其中白菜6470吨,豆角2319吨。
白厂门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1.2万头,年末存栏39350头;羊饲养量28690只,年末存栏9470只,收购山羊板皮235张;牛饲养量18856头,年末存栏9356头;家禽饲养量185.72万羽,上市家禽81.46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9388吨,其中猪肉6133吨,牛肉1425吨,羊肉288吨;禽蛋9918吨,鲜奶3422吨;畜牧业总产值2.4亿元。
截至2011年末,白厂门镇累计造林2000亩,其中防护林1600亩,经济林3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1000株,活立木蓄积量65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720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锦丰梨、寒富梨,其中苹果梨4320吨,锦丰梨720吨,寒富梨2160吨。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50台。
工业
白厂门镇形成以铁粉、纸制品、服装、生物质固体燃料生产为主的工业体系。
2011年,白厂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31亿元,比上年增长30%。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职工421人,实现工业增加值8.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工业园区1个。
商业
2011年末,白厂门镇有商业网点30个,职工65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7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1.5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白厂门镇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900人,专任教师8人;小学7所,在校生650人,专任教师8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73.5万元。
科学技术
2011年末,白厂门镇有农业技术推广站1个,工作人员2名。推广新品种13个,新技术5项,培养科技带头人138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白厂门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50平方米,藏书2000册;档案室1个,建筑面积40平方米。2011年末,有40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182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80%。
2011年末,白厂门镇有学校体育场地11处,村健身广场13处。8%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
医疗卫生
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49万人,参合率90.2%。
社会保障
2011年,白厂门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8户,人数90人,支出22万元,比上年增长19.5%,月人均203.7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35户,人数930人,支出83.7万元,比上年增长2.2%,月人均75元,比上年增长1.3%;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4人,支出78万元,比上年增长16%;农村五保分散供养78人,支出17.5万元,比上年增长1.9%;农村医疗救助678人次,支出14万元,比上年增长51%;农村临时救济117人次,支出3.5万元,比上年增长1.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8万元,比上年增长1%。社会福利费4万元,比上年增长1.3%;敬老院1所,床位22张,收养农村五保老人22人。社区服务设施8个,其中社区服务设施18个。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5万元,捐赠物资折款1万元,接收捐赠衣被30件,使10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11万元,比上年增长0.7%,基金支出合计72万元,比上年增长0.8%。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24人,比上年末增加5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320人,比上年末增加3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人,比上年末增加2人。参加失业保险120人,比上年末增加5人。
基础设施
2011年末,白厂门镇有邮政投递所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40千米,投递点13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期刊5000份(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342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65%,移动电话用户3000户,比上年增加1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7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2011年末,白厂门镇有深水井426眼,年供水1.65万吨。镇区主要道路两侧设排水沟。居民自来水普及率52%,年人均生活用水20吨,排水管道30000延长米,日污水处理能力5吨,工业废水处理率100%。
2011年末,白厂门镇有花坛12个,绿化面积0.8万平方米。
交通
白厂门镇境内有205省道经过。
历史文化
白厂门镇原名白土厂边门,是清柳条边门之一,后简称白厂门,由此得名。
白厂门镇境内有青铜时代三台子遗址,辽代的古墓、坎墙子遗址,有明代烽火台、白土厂边门遗址、镇静堡遗址、石筑边墙遗址,清代的柳条边门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