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利,羌族(56民族之一),生年不详,出生在四川巴圹,虎国国王。白利王先世白狼(浪)王名唐取,史书记载唐取王“颇识文书”,著有名作《白浪歌》三首。他依照先世祖规,仍拥天下统一。因虎国土地贫瘠,众民贫困,经济文化落后,主张推进社会变革进步。为了就地解决食盐,白利王鼓励民间熬硝业,摄取硝盐,开采岩盐。为了加强武装力量,他鼓励民间巧匠自制火药土枪,成了当时较先进的自卫防御武器,提高了兵民的战斗力。
虎国(即史籍中的‘附国’,因唐人修《隋史》避虎字讳改作‘附’)由白兰羌(古称白兰峒)以甘孜,巴圹为中心建立的白兰(有叫‘白狼’)羌国。在公元557年东部疆域包括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金川、
小金两县。建都于甘孜白利乡。
据《巴圹改流记》载:“巴圹古之白狼(兰)国,地方千里。”《中国通史》记道:“附(虎)国文化较高,有国王,统率二万余户……南北八百里,东西一千五百里。”《四川上古史新探》载记:“今甘孜有‘白域寺’,乃是白兰羌分支南下甘孜地区最早建立的农业部落,别称为白域。故有白域寺,从其
祖源。《隋书?附国传》里所谓‘东北连绵亘数千里接于党项’的二十种羌部落之中,有‘北利’一种,即是从白兰羌分支在今甘孜河谷经营半农半牧经济的一个部落。这个部落后来建成了一个国家,奉行笨波派的佛教(黑教),传世到明代末才被青海蒙古
固始汗(
顾实汗)摧毁,改兴黄教,仍其后裔之恭顺者为白利王,直至清末才缴印归流。”
《后汉书·西南夷传》载东汉永平中(公元66年)“益州刺史梁国、朱辅为立功名,慷慨有大略。……威怀远夷。自
汶山以西,前世所不至,正朔所未加,白狼、
盘木、唐取等百余国,户百三十万,口六百万以上,举种贡奉,称为臣仆。”当时白狼(浪)、
盘木、唐取等国均属东汉属国臣服于东汉王朝。白狼王唐取钦佩益州刺史的杯柔政策,故作诗颂扬。他在《远夷怀德歌》中写有:“荒服之外,土地蛲角、食肉衣皮,不见盐谷。”白浪王记述了白浪国的贫穷状况,正气凛然要求东汉王室不要重税盘剥,充分展现了白利王爱国爱民的高贵品格。
在农业耕作技术,种植作物方面引进内地先进生产技术和优良作物品种,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为了互通有无,在接壤内地的边远地带开设贸易市场,以虎国国内的木材,名贵药材、皮、毛等土特产换取内地的布匹,食盐,农具和日用品。经济互市,互通了有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羌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前进,带动了社会的进步。
熬制的硝成为自制火药的主要原料,既可外销,亦可当地民间使用。当时以硫磺、硝、木碳配制的火药很驰名,成为主要出口商品,换取大量布匹,棉花等衣料品和其它日用品,以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发展虎国地方工业产品,促进全国工商业的兴旺发达。
《隋书?西域传》载,唐朝沿袭隋制,剑南道羁糜羌州168个,分属四川茂州、松州、
巂州(西昌)、
雅州、
黎州(汉源)等都督府。公元667年,吐蕃禄东赞攻唐边境,攻占羌人12州。虎国亦被吐蕃军队征占、广大羌民成为吐蕃役民。虎国失国上千年,被强制接受吐蕃的宗教文化,但白石神信仰,自成一体的语言,古朴的羌民风俗,一直习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