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克,字明新。1914年2月1日生于厦门,毕业于福建省厦门大学教育系,其后曾任教于厦门厦南女子中学,因为喜爱戏剧辞去了教职工作,经广西政府保送南京中央摄影厂学习一年;1937年考取公费留学
莫斯科电影学院,但因
抗日战争爆发而未能成行,后应广西白氏宗亲桂系军人白崇禧将军电召,到西南第五战区
文化工作委员会任文化部,负责电影戏剧宣传任务。
1945年,台湾光复后,随著第一批接收人员来台,拍摄「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过程的新闻影片摄制工作,并负责接收日人留下的电影器材、设备和厂房,合并日据时期的「台湾映画协会」和「台湾报导写真协会」为「台湾电影摄制厂」,并担任厂长,这是台湾第一座设备完善的电影制片厂,专门拍摄新闻影片并且配合政府宣导政令。
1955年春,筹拍第一部由台湾电影公司自制的台语片《绣球奇缘》,却因迟迟未领到公司执照等故,未能完成;1956年完成台语片《黄帝子孙》深受欢迎,自此声名大噪,却也受到政治排挤斗争,于是离开「台湾电影摄制厂」。之后,时逢台语片起飞时代,白克也继续参与民营片厂的台语片拍摄工作,自1956到1961年,六年之间参与十一部电影制作,1957年所拍的《疯女十八年》则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第一部取材于社会新闻的台语片;1958年替信达公司编导的《生死恋》改编自法国名著「茶花女」,1959年则与林抟秋合导《后台》,描写歌仔戏演员的辛酸。
白克不仅是台语片
第一代导演,更是台湾第一代影评人,曾经应聘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为编导科、影剧科兼任教授,对于理论造诣甚高,常有影评发表于各大报章影剧版,资深报人、影评人黄仁先生在「台湾影评发展史」称白克为影评的创始人。
1962年拍摄的《龙山寺之恋》轰动港台,本地及海外票房口碑俱佳,此时警备总部以「海外通谍,海外共产党资助拍片」罪名拘捕白克夫妻,白克在狱中长期遭严刑逼供又染皮肤病,最后被迫认罪,处以军法极刑,1964年2月22日过世。
二次大战后,日本投降,父亲来台负责接收日本人留下的
摄影器材。他随后成立台湾第一个电影制片厂,并担任第一任厂长。
白克有自己的电影理念,他虽来自外省,却认为电影在台湾要有发展,就必须走入民间。因此他主张拍台语片,并导演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台语片《黄帝子孙》。他不导戏时,也以白克为名,经常在各大报发表影评,广受欢迎。资深影评人黄仁,在著作中称他为「台湾影评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