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缘蝽
缘蝽科瘤缘蝽属昆虫
瘤缘蝽属半翅目昆虫,成虫长10.5-13.5毫米,宽4-5.1毫米,褐色。触角具粗硬毛。前胸背板具显著的瘤突;侧接缘各节的基部棕黄色,膜片基部黑色,胫节近基端有一浅色环斑;后足股节膨大,内缘具小齿或短刺;喙达中足基节。 初孵若虫头、胸、足与触角粉红色,后变褐色,腹部青黄色;低龄若虫头、胸、腹及胸足腿节乳白色,复眼红褐色,腹部背面有2个近圆形的褐色斑。
形态特征
蝽次目(Pentatomomorpha)
高龄若虫与成虫相似,胸腹部背面呈黑褐色,有白色绒毛,翅芽黑褐色,前胸背板及各足腿节有许多刺突,复眼红褐色,触角4节,第3~4腹节间及第4~5腹节间背面各有一近圆形斑。
卵初产时金黄色,后呈红褐色,底部平坦、长椭圆形,背部呈弓形隆起,卵壳表面光亮,细纹极不明显。
生活习性
在我国南方地区一年发生1~2代,以成虫在菜地周围土缝、砖缝、石块下及枯枝落叶中越冬。越冬成虫于4月上中旬开始活动,全年6~10月为害最烈。卵多聚集产于辣椒等寄主作物叶背,少数产于叶面或叶柄上,卵粒成行,稀疏排列,每块4~50粒,一般15~30粒。成、若虫常群集于辣椒等寄主作物嫩茎、叶柄、花梗上,整天均可吸食,发生严重时一棵辣椒上有几百头甚至上千头聚集为害。成虫白天活动,晴天中午尤为活跃,夜晚及雨天多栖息于辣椒等寄主作物叶背或枝条上,受惊后迅即坠落,有假死习性。
寄主植物
马铃薯、蕃茄、茄子蚕豆、瓜类、辣椒等农作物;牵牛商陆
分类
地理分布
山东(费县、平邑、泰安),江西宜丰、九江、武宁、铅山),江苏(南京),安徽(九华山),湖北(武昌),浙江(天目山、舟山),四川(峨眉山、西昌),福建(福州),广西(桂林),广东(广州),海南,云南(元江、金平、西双版纳、景洪、勐养);印度、马来西亚。
危害
瘤缘蝽以成虫、若虫群集或分散于辣椒等寄主作物的地上绿色部分,包括茎秆、嫩梢、叶柄、叶片、花梗、果实上刺吸为害,但以嫩梢、嫩叶与花梗等部位受害较重。果实受害局部变褐、畸形;叶片卷曲、缩小、失绿;刺吸部位有变色斑点,严重时造成落花落叶,整株出现秃头现象,甚至整株、成片枯死。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通过合理施肥、合理种植密度、合理轮作、铲除菜地周围的杂草,冬季深翻等农业措施,创造不利于瘤缘蝽栖息的环境条件,减少为害。
②物理防治:采用人工捕捉,捏死高龄若虫或抹除低龄若虫及卵块。利用假死习性,在辣椒等寄主作物植株蔸下放一块塑料薄膜或盛水的脸盆,摇动辣椒等寄主作物,成、若虫会迅速落下,然后集中杀死。
化学防治:一般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瘤缘蝽若虫孵化盛期进行施药,若世代重叠明显,间隔10天左右视虫情进行第二次施药,提倡农药轮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22 15:5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