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集》是中国当代作家
巴金的第四部随笔散文集,主要描写了巴金在生病当中的所见所感,发表于1984年12月。它与《
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无题集》被誉为是部“讲真话的大书”。
本文是本随笔集,作者在生病过程中直面“
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了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
巴金的《病中集》是《
随想录》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四人帮和现实中存在的封建流毒进行批判。巴金创作《随想录》的目的,在于“卸下自己的精神负担”、“酬答友情”、“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其中有对自身创作生涯的回忆,也有对故人的怀念,还有对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
散文语言的质朴美,是指散文语言虽然质朴自然,却浑融有味,以平淡见长,以本色取胜的自然美。其语言虽然质朴,但不是平淡,而是绚烂。苏轼对语言的质朴美有“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等阐释,也就是说,虽然文辞平淡清逸,平易质朴,但实际上蕴蓄渊深,意味隽永。在色彩方面,它不追求浓墨重彩,而追求萧疏清淡。在运笔方面,未做精雕细刻,或是粗笔勾勒,而是笔随意愿等等。因此,散文的语言平易自然,素雅清新,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文采。散文语言的质朴美离不开真挚的感情,作家只有深切感受及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被其中所包含的感情所打动后,才能作出好的文章。如巴金的《病中集》,没有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作者饱含真情的语言文字,清新自然,畅达自如,是我国现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病中集》作者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巴金(1904年—2005年),现代作家,翻译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1927年至1928年旅法期间,他接触了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在巴黎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1928年底他回国,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辑工作。抗战前的作品主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家》以及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等。
抗日战争期间,巴金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火》《憩园》《寒夜》和《第四病室》。解放后,巴金历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作协主席、中国作协主席等职。新时期出版的《随想录》《探索与回忆》等,具有极高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是新时期文学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巴金于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文学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