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蝙蛾
蝙蝠蛾科蝙蛾属动物
疖蝙蛾(Phassus nodus Chu et Wang,1985)是蝙蝠蛾科蝙蛾属的一种动物。
形态特征
成虫:雄翅长29~32mm、体长31~33mm,雌翅长47~49mm、体长45~48mm。头小,赭棕色布满深棕色丛状毛,后缘中部内隐;触角短,仅4.9mm,丝状,23~27节,各节长大于宽,两侧各有微毛1根,复眼大,约占头部的2/3,黑色,上有棕色散斑;单眼在毛丛下仅显深色小点;上颚及下颚均退化,下唇小呈泡状,下唇须短,3节,长度只达复眼中部。胸部狭长,约占体长的2/5,密披赭棕色长毛,前胸长大于宽,近似盾形,中胸背板窄长,前缘内陷,后缘近弧形,小盾片近圆形,后胸背板从中线分离为两块盾形片,后胸小盾片葫芦形;胸部腹面棕褐色,翅基呈污白色。
前翅正面黄褐色,前缘与Sc脉间有4个由黑色与棕黄色线纹组成的斑,在Sc脉的端部有1疖状隆起,内有1深色椭圆形斑,中室部位的三角区呈黄褐色,在三角区的中室下方有1条纵行黑色线纹,Culb脉至后缘间有顺脉纹纵行排列的斑点,各斑点棕褐色,外围有黑圈,中室外的中带及亚缘带均由黑色线纹圈组成的不规则斑构成,各带间黄褐色,问杂有黑色小点,外缘带由各脉端之间的黑色小圆圈组成,圆圈中间有棕色点,外缘呈浅齿状,缘毛黄褐色;M2脉在中间端部有1小室,M2与M3及M3与Cu1a脉间各有1横脉,并在横脉中部向下伸出l小分支。后翅灰黑色,近长三角形,前缘有深色小点,外缘各脉问有半透明月牙斑,后缘有较长的棕赭色毛。前、后翅反面均为灰黑色,前翅前缘及与Sc脉间斑纹明显,Culb脉至外缘问的斑以及外缘各脉问的斑纹与正面相同;后翅前缘及外缘斑与正面相同,但更为明显。前后翅翅脉如图40a。前足短,胫节无胫距,跗节5节,第1节长,相当2、3节的总长,4、5节长度相等,前、中足均为棕色,胫节外侧有浅色纵带,其两侧有较长深棕色排状毛,后足短,胫节端明显膨大,跗节5节,较细,第3、4节短,只有第l节之长,后足形状如图40b。
腹部背面深棕色,第1、2节披长毛,其余各节较光滑、各节间膜较浅呈褐色,腹面黄褐色,有明显的连续黑色腹上线。
雄性外生殖器(图40 c):长大于宽,钩形突呈两个分离的鸟嘴形钩,背兜板块状,向两侧隆起,内侧呈草鞋形构造,其内前缘有微齿,下方各有1骨化片构成的阳茎基环,抱器瓣肘形,下端各有1瘤状突,上有密集短毛,基腹弧窄条状,囊形突近三角形,端部弧圆。
卵:椭圆形,长0.4~0.5mm、宽轴0.6~0.8mm。初产时灰白色,日后逐渐变为灰褐色,(末受精卵中间内陷并向里卷缩,呈黑色)。精孔位于宽轴一侧的顶端,稍内陷,外围有一圈隆起的环,环的外围呈放射状波浪形纹,可达卵壳中部;宽轴的另一端的卵壳颜色加深,但表面光滑。卵的形状如图41a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50~65mm、胴部宽8~10mm。头部棕黑色,宽5~6.2mm,高与宽近相等,额略高于冠缝,傍额片宽,下端不与唇基片相连接,唇基片较仄,颜色较浅,头的形状如图41b。上唇宽大于高的一倍半,两侧上翘,中间有一钝齿状突,突齿的两则呈缺切状,上有刚毛6对,上唇的反面前半棕赭色,后半半透明,内侧的刚毛呈短剑形,上唇的形状如图42b、c。上颚具四齿,中间两齿长而尖,两侧齿呈乳突形,背面外侧有一根长而粗的刚毛,反面较平,无明显的臼齿或陷窝,上颚形状如图42d、e。吐丝器发达,长锥形,下唇须不可见,在前额上有两根刚毛;吐丝器向后下方伸出,伏压在颏与亚颏之上,吐丝器形状如图41 c。单眼的排列呈双行状,1、2、3单眼明显大于4、5、6,第2单眼又略小于1、3单眼,单眼的排列及形状如图41f。前胸足粗壮,各节约呈圆筒形,爪赭褐色,弯曲度次于中、后胸足,胸足形状如图41g。前胸背板骨化强,第1胸节不分小节,2、3节各分为两小节,1~3节的毛基片黄褐色;腹部污白色,1~7节各分为3~4小节,毛基片及其周围有深色大斑,Ⅱ、1、3、8节毛序如图42a。气门椭圆形,围气门片黑色,气门筛黄色;腹足4对,臀足1对,腹足趾钩全环双序,但内侧明显长于外侧钩,内侧由60~62个组成,外侧由62~64个组成,臀足趾钩双序缺环,内外均由25~28个组成。趾钩形状如图42d。
蛹:长35~37mm、最宽处腹部第3节6~7mm,近圆筒形。赭黄色,胸部颜色明显深于腹部呈棕赭色;头部两侧隆起呈乳突形,触角在头的两侧分开,下端达前胸足及中足的基部,各节间纹明显可见;下唇须短,近三角形,下颚须外露,下颚长,位于前足腿节与胫节环之间,长度可达前足的2/3;前足长达翅长的2/3,中足上端不与复眼相连接,下端与前翅等长,后足在前足下方两翅之间可见,末端超过后翅之长。前翅表面光滑,后翅在前翅中部外侧及其末端外露;侧面观,前、中胸背板上有微波形皱褶,后胸背板较光滑;腹部各节宽大于长,3节及4节上的腹足痕迹可见,各节气门处稍外突,各节间有小皱纹,在气门下方有两排自背板至侧板中央的齿状隆起,有自茧中移动到隧道口而羽化的功能,蛹的末端无明显臀棘,但有瘤状突。蛹的外围有用丝与幼虫期啃食碎渣缀连成的松散污白色厚茧。有些幼虫老熟后由于蛀食的隧道空间很小,即不可能做茧,只在贴近隧道壁上吐些丝即化蛹。羽化前也靠蛹壳外的棘形刺及身体蠕动移至羽化孔处,并将蛹的胸前半部伸出洞外才挣破蜕裂缝而羽化为成虫。蛹的形状如图42e、f。
分布范围
安徽(岳西)、浙江(杭州、富阳、奉化)、江西(庐山)、湖南(长沙)、海南(尖峰)、广西(桂林)、贵州(雷公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3 14:1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