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兵之计
汉语词语
疑兵之计是指骗敌人的方法,使敌人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争取更大的胜利。使用示形欺骗敌人的方法因时因地因敌而变得非常重要,因为用兵双方都要讲求诡道,一方的诱敌成功,必以另一方的判断失误为前提,关键是看谁的棋高一些,古今中外的杰出军事家,都是能在深入了解敌情的的基础上,诱敌深入,使敌人做出错误的判断,领略其兵法的特殊之处。
典故一
赤壁大战后,曹操匆忙北撤南郡,途经华容小路,远远望见“小路山边有数处烟起,大路并无动静”,曹操判断说:“诸葛亮见识,故使数个小卒于山僻烧烟,令我军不敢从这条山路走,却伏兵于大路等着。吾料已定,因此教走华容'' ( 卷之十 ) 。却不料诸葛亮采用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疑兵计偏偏在华容小路上布设伏兵,使精明妙算的曹操钻入圈套,狼狈不堪。
典故二
汉中战役中,诸葛亮派赵云率五百士卒作疑兵,利用有利地形和夜幕,对曹操二十万大军进行袭扰,号炮一响,“鼓角齐鸣”,“呐喊震地,山谷应声。曹兵彻夜不安,一连三夜,如此惊疑。操心怯,拔寨自退三十里” ( 卷之十五 ) ,这种情形正是唐甄所谓“有形兵以疑其目,有声兵以疑其耳”的袭扰战。
典故三
六出祁山战役中多次用装神弄鬼的方式欺骗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而诸葛亮的超凡之处就在于他能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制造假象迷惑老到的对手而化险为夷。
典故四
众所周知的空城计就是一次疑兵惑敌、化险为夷的成功战例。马谡兵败街亭后,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突然杀奔西城而来。身边只有两千人马的诸葛亮当机立断,命令军队隐蔽城中,大开四门,派一些士兵假扮百姓洒扫街道,自己独自坐在城楼之上,故意显示西城虚弱无防的势态。结果反而把司马懿吓住了,以为周围埋有伏兵,诸葛亮在诱敌,于是率大军迅速远离西城。诸葛亮就这样利用假象骗过多疑的司马懿,化险为夷。
冷庐杂识
疑兵之计
诸葛孔明以万人屯阳平,司马懿率二十万众至前,士失色,乃大开四城门,扫地而洒。懿常谓孔明持重,而猥见势弱,疑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趋山。此计盖不独孔明也,汉李广尝以百骑却匈奴数千骑。又元铁哥从征乃颜,其党塔不歹率兵奄至,铁哥谓:“彼众我寡,当设疑以退之。”于是帝张曲盖,据胡床,铁哥从容进酒。敌按兵觇之,惧有伏,夜遁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05 13:09
目录
概述
典故一
典故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