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河,甘肃省
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二大河,古名籍端水,冥水等。在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段。源于
祁连山区疏勒南山与陶赖南山之间的疏勒脑,西北流经沼泽地,汇高山积雪和冰川融水及山区降水,至花儿地折向北流入昌马盆地,称昌马河。出昌马盆地,过昌马峡入河西走廊冲积洪积平原。河道呈放射状,水流大量渗漏,成为潜流;至冲积扇前缘出露形成10道沟泉水河;诸河北流至布隆吉汇合为布隆吉河,亦称疏勒河。再西流经双塔水库,过安西,至敦煌市北,党河由南注入,再西流注人
哈拉湖(又名黑海子,现代名榆林泉)。1960年,瓜州双塔水库建成后,下游基本断流,河道干涸。
名称变迁
疏勒河,西汉名籍端水,东汉及六朝名冥水。《汉书·地理志》敦煌郡冥安县条载:“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泽,溉民田。”汉晋时,此河流量较大,自瓜州入敦煌,灌溉玉关乡北部地区。《元和郡县图志》瓜州晋昌县条说:“冥水,自吐谷浑界流入大泽,东西二百六十里,南北六十里。丰水草,宜畜牧。”
唐时名为独利河(安西县志称独立河),敦煌遗书中记载其略。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记云:“源出瓜州东南三百里,流至敦煌县东南界。雨多即流,无雨竭涸。”大致与现代疏勒河之经流相符。又有学者认为,独利河非疏勒河干流。唐称也有葫芦河之称。
元、明名布隆吉勒河(蒙语:浑浊的河),明、清以来名疏勒河(苏来河),沿用,又作苏赖河。为流跨瓜、沙二州之河流,经黑海子(即哈拉淖儿)过玉门关,入于罗布泊,今时流量已大减。清雍正四年(1726)川陕总督兼甘肃巡抚岳钟琪,议开疏勒河西流之水,与党河尾合,以通舟运,于是造船兴工,旋因渗漏过甚,水势不能通流而罢。所造之舟,亦沉于安西县双塔堡河中。民国以后注记为疏勒河。
“疏勒”,为蒙古语,一说“多水”之意,一说“水丰草美”的意思,一说其名源于中古突厥语,意为来自雄伟大山的河流。藏语又名“雪合力曲”,其义不详。
干流概况
疏勒河,发源于
祁连山脉西段疏勒南山北坡的沙果林那木吉木岭和陶赖南山(托来南山、陶勒南山)南坡的古夏涅河、河脑德尔曲(一说祁连山地最高峰团结峰所在的疏勒南山与陶勒南山大纵谷间的疏勒脑西北流经沼泽地,穿大雪山一托来南山间河谷,一说疏勒南山北坡的沙果林那穆吉木岭(古夏日岗山北麓)、疏勒垴及大雪山,另一源为讨赖南山南坡的瓦呼斯,一说祁连山疏勒南山托来南山之间纳嘎尔当大纵谷东端的纳嘎尔当,一说托来南山与疏勒南山之间,一说岗格尔肖合力岭冰川)。
上游在青海省
天峻县境内,又名“雪合力曲”。水源为泉水、沼泽及雪合力山冰峰融化之水。上游叫旦德尔曲,东南—西北流向,经
苏里乡、
尕河乡,在花儿地卜罗沟出境,出县后入甘肃境(穿
肃北县东部音德尔特、乱泉子、鱼儿红地区,纳大雪山融水,过香毛山,出昌马峡,注入昌马盆地)称昌马河,在天峻境内全长222公里,共有26条山沟支流汇入,流域面积7714.02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9.99%。其发源地海拔4300米,出境处海拔2850米,落差1450米,平均比降1/150。上游是宽广的沼泽草原,间有小片沙丘。河床为碎石砂砾和泥砾,某些河段人畜不能涉。中游穿行在陡峻峡谷中,出峡谷河床宽敞,有小片滩地。
疏勒河出昌马峡(建有昌马大坝)至走廊平地为中游,河道呈放射状向北分流于大坝冲积扇面,河水大量渗漏,成为潜流。至冲积扇前缘出露形成10道泉水河,并在昌马大坝被分为玉门河和安西河东、西两支流。
东支玉门河流往东北方向,沿黑崖子至
玉门镇城南约7公里的柳墩湾(新河口)又分成巩昌河和城河(又称南、北两支,名南石河和北石河)。巩昌河由城南向东北流,经东渠、沙地、下东号、下西号、塔尔湾村,以下流经东黄花营、十墩至北石河流入花海干海子(花海盆地的终端湖)。城河沿城西向北流,经玉门镇、南阳镇、川北镇、黄闸湾折向西流。城河在黄闸湾以下转向西流,至瓜州双塔堡水库以下为下游,又称疏勒河,汇集了十道口岸的泉水,经蘑菇滩以西归纳了南岸各沟的泉水,流向
瓜州县城北,过安西西湖,入
敦煌市境,至八道桥(俞家庙地方)与
党河相汇。20世纪60年代前,在汛期和冬春季节,常有尾水流入敦煌境内与党河汇合,向西注入罗布泊。实则1960年双塔水库建成投用后,瓜州以下已无地面径流,仅存干河道遗迹。21世纪筑堤束水、生态补水后,继续西流注入
哈拉湖(哈拉诺尔、黑海子、榆林泉,又称青盐池)。哈拉诺尔20世纪60年代干涸,留下了大片盐碱地遗迹。21世纪生态补水后逐渐恢复水面。尾闾为间歇性河道、消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边境的盐沼之中。
西支安西河(又称布隆吉河)流向西北,至柴坝庙又分成垦场河和三道沟河。垦场河流经二道沟、徐家沟村,以下流入疏勒河。三道沟河流经红旗村、三道沟等地流入疏勒河。
疏勒河的干流长度,各种资料说法不一。《甘肃省志·自然地理志》称干流全长670.0公里,其中河源至昌马峡的上游段长346.0公里,吕马峡至双塔水库的中游段长124.0公里,双塔水库至玉门关以西河流下游段场195.0公里。《肃北县志》称河长620公里,在肃北南山境内流长350公里,《敦煌市志》称全长540公里,《玉门市志》称河长637公里,由河源至昌马水峡口为山区段,长280公里,昌马水峡口至乱山子为中游段,长134公里,乱山子到哈拉湖为下游段,长223公里。玉门市境内流长约120公里,《甘肃省志·水利志》称疏勒河总长945公里,《酒泉市志》称全长945公里。其中,瓜州境内全长242公里。
水文特征
疏勒河水资源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渗流形成。冰川分布在疏勒南山、大雪山及托来南山一带。疏勒南山覆雪山峰平均高度为5300~5500米,团结峰5826.8米,是祁连山最高峰。以这些高大山峰为冰川中心,共有冰川639条(一说582条),面积589.64平方公里(一说568.31平方公里),储冰量33.35立方公里(一说327.225亿立方米),储水量283.4亿立方米,年均冰川融水量3.27亿立方米(一说3.302亿立方米),冰川融水占河流总径流量的38.95%。占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的33.2%。
河源段,年均流量每秒24.46立方米,年径流量7.714亿立方米,径流深为100毫米。汛期径量为5.631亿立方米,占年径流量的7300。枯水期径流量为0.571亿立方米,占年径流量的7.4%。泥砂含量每立方米为1.79公斤,年输砂量129.3万吨。冰期:据花儿地水文站多年测定,封冻期最早11月4日,最晚12月22日,一般为12月上旬。解冻期最早3月30日,最晚4月19日,一般在4月中旬。封冻天数最长158天,最短118天,平均为129天。
根据昌马堡水文站资料记载(控制集水面积为10961平方公里)统计,昌马峡多年平均流量为31.65秒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为9.98亿立方米(包括小昌马河年径流量4914万立方米)。
根据潘家庄水文站资料记载,年均径流量3,61亿立方米,1958年,最大径流量3,89亿立方米,1976年,最小径流量1,77亿立方米。由于河床宽,渗漏严重,水量消耗大。河谷两岸植被稀少,6至9月份,最大洪水每秒420立方米,占洪水期的66%。
据有关地理志记载,历史上疏勒河的流量是相当大的。汉朝敦煌郡效谷县的农田用水,大部分是靠疏勒河的水灌溉的。而玉门县西部、安西县耕作业的发展和繁荣也是依疏勒河流水滋育的。又如汉时的“渔泽障“设施(是防御敌入侵袭的重要军事设施),玉门关的设置都因北凭疏勒河,南接阳关,形势险要的缘故。
根据疏勒河现有的河床形势看来,唐代的水势,流量是很大的。如唐朝边塞诗人岑参《苜蓿峰寄家人》诗中曰:“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就是指这条河。唐朝时已将玉门关迁至安西县(瓜州县)兔葫芦附近,他的注解说:“玉门关外有五峰,苜蓿峰其一也。葫芦河上狭下广,迥波甚急,深不可度、上置玉门关,即西域之襟喉也”,不但说明了唐代疏勒河在军事上占着重要地位、而且反映出此河水流量大,波浪急,水深难渡的实际情况。清朝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陕甘总督、抚西大将军岳钟琪用兵新疆哈密,使兵卒开拓疏勒河上游之水,使它和党河尾水汇合,加大水量以通行舟船而运军粮,后因河流坡降大,行船不稳,便改用牛羊皮筏而运送军粮成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疏赖河在雍正初年能依水行舟而运军粮,水量还是很大的。后来因关外诸县大量移民,人们为了取得木料和燃料,大量砍伐古代森林,刨挖河滩上的灌木,南山植被被破坏,生态平衡失调,致使风沙日大,降水渐少,沙土埋没了中下游两岸的许多泉源,使疏勒河水量锐减。因此,自清末以来疏勒河水与党河水因水量减少而无法相汇流向哈拉淖尔,现在通向哈拉淖尔者仅一条疏勒河故道而已。
主要支流
除疏勒河干流与党河外,划入疏勒河水系的重要河流,尚有榆林河(又称踏实河)、石油河(下游称赤金河)与白杨河等;党河因源流绵长、灌溉面积巨大,在水利规划等文件中往往自成一体而与疏勒河流域并列。
径流
疏勒河水系主要支流有发源于祁连山西段北坡的党河、榆林河(踏实河)和安南坝河及阿尔金山北麓各支流。白杨河、石油河虽不汇入疏勒河,但在水系划分上仍归疏勒河水系。
上游主要水源有发源于大雪山的红山沟,查干布尔嘎斯;有发源于疏勒南山的梁沟、大西沟、哈萨坟、黑刺沟、乌兰白、阔尔吾尔迪、多阿、霍尔仓、措林达河、纳果达苏里曼滩曲尔德、大西沟河、色尔沟河;有发源于讨赖南山白瓦呼斯所公马、瓦呼斯许马等众多支流。
党河,古名氏置水,亦称龙勒水、甘泉水、都乡河。清代始称党河,是党金郭勒的简称,党金系人名,“郭勒”蒙古语为“河流”。发源于
疏勒南山的崩坤大坂、宰里木克和党河南山的巴音泽尔肯乌勒、诺干诺尔的冰川群。主要一级支流有发源于党河南山的清水沟、扎子沟、呼鲁尔高勒、那仁高勒、扣扣沿、大沙河;发源于野马山的野马河等支流。主流由东南向西北流,经肃北县城出山,抵沙枣园,流向转为东北。再由敦煌城西,转向北流,在敦煌市北羊桥子注入疏勒河,全长390公里,流域面积为16800平方公里;平均纵坡0.94%。多年平均径流量3.281亿立方米。河水全部由敦煌绿洲引灌。在沙枣园修建党河水库,调节用水。水源以冰川融水、泉水及降水补给。上游高山区有冰川308条,冰川面积232.66平方公里,冰储量111.236亿立方米,年平均冰川融水量1.2302亿立方米,融水占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4.9%。是肃北和敦煌二县市工农业生产及人畜用水的可靠水源。
榆林河,又称踏实河及石包城河。发源于祁连山脉的大雪山北坡和野马山北坡的冰川群,由大黑沟、白石头沟、虎洞沟、小公岔、大公岔、石板墩等沟溪径流。下渗砂砾层,经约40公里,于石包城盆地以泉水露头,汇集成榆林河,向北经水峡口、万佛峡、蘑菇台、榆林水库后;注入安西县踏实盆地,径流全部引灌及下渗至截山子,全长118公里,平均纵坡0.79%,流域面积549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0.65亿立方米。
石油河,发源于肃北县境内的祁连山脉的石油河垴和鸭儿河垴冰川及疏勒山雪山冰川下渗水于野马大泉露头泉水,汇集而成,河流以冰川融水、泉水及降雨,补给径流。较大支流有红窑子、南北天生圈沟等。河流由南向北流,在柏树,洼以上为深山峡谷,渗漏较小,以下是非常厚的砂砾河床,水量损失很大,经玉门市豆腐台水流转向西北,在豆腐台修建红星渠首引水供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至赤金盆地,河水至上赤金全部引入灌溉,及下渗至下赤金又露头泉水,继续向西北流,至赤金峡以后流向转为东北,最后流入花海盆地。下赤金以下又称赤金河,修建了赤金峡水库。河长约130公里,平均纵坡3.03%。流域面积3440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0.3618亿立方米。河源山区有冰川15条,面积5.73平方公里,冰储量1.724亿立方米,冰川融水量0.033亿立方米,融水占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的0.92%。
白杨河,发源于肃南县境内的祁连山区吊大板,冰川融水下渗,约经30公里,在红石嘴子处出露形成白杨河。另一源为鸭儿河垴冰川融水形成鸭儿河,至红石嘴子以下4公里注入白杨河。干流由南向北流,经石门、天生桥,横穿铁路后引水灌溉清泉绿洲。在石门引水供石油沟油矿用水,抽水灌溉石门子农场。在天生桥以上2公里处开引水隧洞17公里,至玉门市区供工业及城市用7水,河长约90公里,流域面积8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0.483亿立方米。山区水源有冰川33条,冰川面积10.23平方公里,冰储量2.415亿立方米,冰川融水量0.06亿立方米,融水占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2.42%。
阿尔金山北坡诸河。阿尔金山北坡有冰川28条,冰川面积为27.08平方公里,冰储量12.668亿立方米,冰川融水量为0.136亿立方米,山前形成诸多小河,有七里沟、章沟、大龙沟,一般河长15~30公里,即河水没入戈壁之中。
小昌马河,是疏勒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大雪山北麓老虎沟12号冰川。冰雪融水渗入地下潜流约40公里,在昌马乡西湖村四组出露形成泉水,向东北流经玉门市昌马乡的西湖、南湖、水峡村,在昌马峡口以上汇入疏勒河。年均径流量0.49亿立方米。
安南坝河,发源于阿尔金山,流经安南坝,出山口掺入砾石戈壁中,全长15公里,年径流量0.347亿立方米。
冥水,亦称黑水,水源来自疏勒河。出黑崖子山口向西北经柴坝庙沿东千佛洞长山子北麓入汉冥安县、唐瓜州境内。流经途中有两条分支入鹰窝树、兔葫芦,与众多泉津汇流于葫芦河,向北经双塔村、玉门关东注入疏勒河;两条入汉草城、旱湖脑城、鹰窝树城、羊圈湾子。在瓜州城东南开大渠两条,一条溉农田,一条供城内军民用水。这便形成冥安、瓜州庞大的汉、唐农耕区,也就是考古学上通称的“文化区”。清雍正年间,准噶尔叛乱后,安置逃民于瓜州城,继续使用冥水。后逃民回迁,瓜州城废,冥水断流。
湖泊
哈喇淖儿(哈拉湖、哈拉诺儿、敦煌西湖、榆林泉、黑海子,又称青盐池),独利河(疏勒河)及甘泉水(党河)之泄水湖。唐宋古籍失载,原名不详,元、明、清名哈喇淖儿,今名黑海子。在沙州城西北90里独利河故道北侧,东起大月牙湖以北,西至大方盘城以东,东西长约70里,南北宽6至20里不等。由于地势低洼,碱卤停聚,其水咸苦,不堪饮用及灌溉。
治理开发
水库
双塔堡水库,位于疏勒河中游,安西县城以东48公里的乱山子峡口,水库以上流域面积34440平方公里;主要拦蓄疏勒河尾水及汛期洪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97亿立方米,总库容2亿立方米,其中灌溉调节库容1.2亿立方米,是一座灌溉防洪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二等工程,防洪标准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万年一遇洪水保坝。地震烈度按6度设防。主体工程由主坝、副坝、围堤、输水洞、溢洪道、非常溢洪道、泄洪渠组成。1958年7月6日正式开工,1960年2月竣工。2月23日通过验收,交付使用。本期工程完成土石方206.9万立方米,其中石方4.9万立方米,混凝土1347立方米,耗用水泥954吨,钢材137吨;木材1898立方米,投入劳力487.3万工日,国家投资663.1万元。
党河水库,位于敦煌市西南34公里处的党河口,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66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93亿立方米,设计坝高56.8米,总库容4640万立方米,是一座灌溉、发电、防洪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三等工程,防洪标准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烈度按8度设防。主体工程由主坝、副坝、围堤、输水发电隧洞、排沙泄洪隧洞、溢洪道及电站组成。1969年成立党河水库办公室,1970年8月,进行勘测设计,当年11月提出《党河水库扩大初步设计》报请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审批,同时筹备开工修建。1971年8月导流洞全部完成,10月开始主坝清基,同时开挖输水洞;1972年完成坝基处理,开始沥青混凝土心墙浇筑和坝体回填,至1974年7月中旬完成心墙工程,主坝达到46米高度,副坝与主坝齐平。同年11月,一期工程全部扫尾,1975年元月,开始蓄水,当年发挥效益,扩大灌溉面积2万亩,提高保灌面积3万亩。电站引水支洞和水库输水洞于1974年同时建成,1975年4月完成厂房建筑,9月完成两台机组的安装和调试,12月底输变电工程全部完成,开始向敦煌城区供电。
榆林河水库,位于安西县境内榆林河水峡口,1970年6月开工,1973年10月建成。灌溉安西县踏实乡、国营小宛农场踏实分厂3.7万亩农田。水库枢纽包括土石坝、输水洞及溢洪道。设计最大库容730万立方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按500年一遇校核。坝高33米,坝顶宽6.8米,坝底最大宽度155米,溢洪道全长247米,纵域为1/200,设计最大泄洪量460立方米/秒。1999年改建后输水洞全长170米,新建长20米的跨河公路桥、永久性管理房300平方米、架设输电、通讯线路,建生活用水池1座。完成工程量15.76万立方米,其中土石方14.1万立方米、棍泥土1.24万立方米、干砌石0.19万立方米、浆砌石0.23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528.0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10万元、自筹18.03万元。
赤金峡水库,位于玉门市赤金镇境内石油河中游的赤金峡峡谷中。始建于1958年3月,是一座以灌溉水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的中型水库。水库枢纽由拦间大坝、溢洪道、排砂泄洪洞组成。总库容3878万立方米,大坝坝顶高程1571.6米,坝高34.6米,顶长264.8米,顶宽5.0米。设计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校核标准为千年一遇。水库经过多次加固和扩建。1959年9月开工建设,蓄水能力为460万立方米。1962年,将大坝加高至19.9米,蓄水能力为800万立方米。1966年5月,将大坝高加高至28.5米,有放库容达到1780万立方米。1974年,对原单孔溢洪道改建为三孔开敞式溢供道,防洪设计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500年一遇。1985年9月扩建,1989年10月~1994年9月,采用斜墙形式,将大坝整体加高6.1米,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1998年,对左坝肩透水基岩进行帷幕灌浆处理。2001年5月至2002年6月,进行了除险加固,对大坝前坝坡、溢洪道、上坝公路加固,进行了河道治理,年供水能力提高到9428万立方米。赤金峡水库经多方融资1000余万元,修建了融水上漂流、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水利风景区,2005年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全国第四批水利风景区”,并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昌马水库,位于玉门市境内疏勒河昌马峡进口下游1.36公里处,距兰新铁路玉门镇车站54公里。设计坝高54.8米,坝顶高程2004.8米,坝顶长365米,坝顶宽9米,总库容1.94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高程2000.8米,属大(II)型水库。设计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洪水,校核标准为2000年一遇洪水,概算技资4.45亿元人民币。枢纽由壤土心墙砂砾石坝、排砂泄洪洞、溢洪道、引水发电系统及电站厂房组成。1996年5月,昌马库区路、电、通讯“三通”工程开工。1997年9月30日主体工程开工,2000年9月17日大坝实现截流,2001年10月大坝主体工程建成,2001年12月17日水库下闸蓄水,开始试运行。2005年9月,水库蓄水水位达到2000.96米高程,蓄水量达1.82亿立方米。
水电
疏勒河干流水能资源发电可装机容量达43万千瓦,至2006然后已开发11万千瓦时。至2006年,由甘肃省疏管局、嘉峪关电业局等多家单位多渠道融资,在昌马水库、双塔水库、赤金峡水库坝后和43公里的昌马总干渠、昌马西干渠上建成水电站18座,总投资5.49亿元,装机容量11万千瓦,设计年平均发电量3.84亿千瓦时,修建容量8万千伏安的联合变电所一座,35千伏输电线路125公里.
党河水库电站,位于主坝下游左侧,由引水支洞、厂房、尾水渠、升压站及输变电工程组成。设计水头45米,装机3台,总容量3750千瓦,单机流量3.65秒立方米,引水流量11秒立方米,以灌溉为主,灌溉期利用灌溉水发电,冬季,限用库水1500万立方米发电,设计年发电6640小时,年发电量1000万至1600万千瓦时。
昌马水库电站,总装机1.425万千瓦,年发电量6009万千瓦时。2002年11月6日,昌马水库电站首台机组发电,2003年9月8日,3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
赤金峡水库电站。2003年,在坝后新建1座装机1900千瓦的小型水电站,年发电能力700万千瓦时。
灌区
疏勒河古称南籍端水。据《资治通鉴·汉纪》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实之。又据《汉书·地理志》载:敦煌郡有冥安县(今安西东),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泽。溉民田。说明汉朝初期即开始农田灌溉。此后据《甘肃新通志》载: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安西兵备道王全臣查勘灌区水源,先后整修三道皇渠,(以安西动用国币开渠故名皇渠)引水灌田。民国15年(公元1926年)安西县知事李芹友重整分水制度,以保证安西县农田灌溉。到解放初期,仍沿用旧式渠道,灌溉农田,其引水口有三处,即小宛渠引水口,龙口上坝和龙口下坝。灌溉安西县环城、瓜州、南岔、西湖四乡耕地5.65万亩。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1960年2月建成双塔堡水库,以后经过加固改建,成为我省大型灌溉调节水库。
疏勒河流域灌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灌区开发历史悠久,曾浇灌出了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敦煌,但毕竟地处西陲,人烟稀少,到1980年代中期,全流域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2人。已发展灌溉面积106万亩,人均占有水地4.6亩,是全河西乃至全省人均占有水地面积最多的灌溉区。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黑河及石羊河两大水系而言为最低,水量浪费严重,灌溉毛定额平均每亩都在千立方米以上,大水漫灌的后果又引起了土壤盐渍化现象。主要灌区有昌马河灌区、双塔水库灌区、党河水库灌区。
昌马河灌区,是50年代兴建的一项大型自流灌溉工程,处于河西走廊西部。疏勒河中游冲积扇区域;东与花海灌区相通,西和安西榆林河冲积扇相接,南临祁连山北麓昌马戈壁,北至马鬃山南麓;海拔自昌马大坝1888米至乱山子为1278米,地势由南东向北西倾斜,唯青山子至四墩门则由南西向北倾斜(东干渠)。灌区气候干旱多风,多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蒸发量达3033毫米,年内平均8级以上大风78天,日照3280小时,年平均温度7~8℃,无霜期平均134~157天。干旱、干热风、风灾和霜冻是本灌区的主要自然灾害,灌区控制面积3330平方公里,辖玉门市的玉门镇、下西号、黄闸湾、柳河乡,安西县的三道沟、河东、布隆吉和腰泉子移民乡,甘肃省农垦局酒泉分局的黄花、饮马、七道沟、农垦建筑公司农场以及机关单位和铁路农林牧场等灌溉单位,灌溉面积41.52万亩,总人口7.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1万人。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蚕豆、胡麻及瓜果蔬菜等。
灌区水源为疏勒河,发源于肃北疏勒南山以东疏勒垴,经花儿地出祁连山到玉门市昌马乡一带称昌马河,又纳小昌马河从鹰嘴山水峡口流出。以上河道流程约338公里,通过昌马峡的多年平均径流9.94亿立方米,7、8两月,来水量占全年总量的45%。昌马河灌区多年平均用水3亿立方米,每年向花海灌区调水0.38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5亿立方米,因无调蓄工程,其余水量下流双塔灌区,或渗入昌马戈壁,一部分在下游溢出地面形成泉水。
昌马河灌区居古代“丝绸之路’’要冲,汉时即置玉门郡并开始引水灌田,到清代康熙后期就形成以玉门镇和三道沟为中心的东西两大片塞上绿洲。据记载,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在昌马河出山口7公里睡佛洞前修筑提水坝(即今昌马大坝),并开挖上、下东渠、西边渠、西渠、垦场河、柳河、三道沟渠、四道沟渠、东湖渠、皇渠等20余条较大渠道,到1949年,灌溉面积已有19.95万亩。但早期渠道工程均十分简陋,拦水坝用柴茨、梢捆、石笼一类物料堆成;渠道依地势开挖,深坑大湾,多口平行,渠系紊乱,从昌马大坝到玉门镇40多公里河道,水的利用率仅为17%左右。随着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工程条件又差,安西、玉门两县、市的用水矛盾日渐突出,水利纠纷随之加剧。清雍正七年和十一年(公元1729和1733年)曾两次对灌区河水和泉水的分配确定了具体办法,规定河水在昌马大坝,玉门六分;安西四分;在柴坝庙,玉门四分,安西六分;以及泉水在皇渠十道口岸的分水比例和时间,这些分水规定一直沿用到1958年。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水土资源条件和国家对劳动改造安置的需要,西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把昌马河灌区列为疏勒河流域总体规划。的重点,并按分期实施的程序进行开发建设。首先于1958年建成以渠首引水枢纽、总干渠、北干渠、东干渠、西干渠(临时性的)为主体的昌马河灌溉工程。随后30多年中又对原建骨干工程不断进行改建,扩建,以及田间工程全面规划配套,使灌区形成了较完整的灌溉渠系;同时通过不断完善和加强管理工作,在1964年实现了跨县灌区的统一管理。
昌马灌区工程从兴修、改建、扩建以及渠系配套,共耗资4174.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919.3万元,水费和群众自筹255.0万元,灌区群众投劳力2214.9万工日,完成总工程量1200万立方米j灌溉面积发展到41.52万亩,效果显著。
双塔堡水库灌区,位于疏勒河流域下游的安西县境内,东起乱山子(双塔堡水库),与昌马灌区相连,西至西湖南梁,南依截山子北麓,北靠马鬃山南戈壁边缘,‘东西长120公里,南北宽21公里,总面积达2520平方公里。灌区地貌大体为东、南、北三面高,中部和西部偏低;东窄西宽的狭长冲积平原,海拔高程在1060~1300米之间。灌区内辖环城、瓜州、南岔、西湖四乡和甘肃农垦局酒泉分局的小宛农场及敦煌农场的西湖分场,还有安西县林场、园艺场等单位,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灌溉面积18.9万亩,其中有林草地4.6万亩。
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胡麻、棉花和瓜菜等。灌区范围内土资源丰富,有宜农荒地41.2万亩,宜林荒地4万亩,宜牧荒地73.8万亩。
本灌区属大陆半沙漠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少,蒸发大,日照长,干旱多风,素有。世界风库一之称。多年平均气温8.8℃,最高气温45.1℃,最低气温-29.3℃,年平均降水量45.6毫米,年蒸发量高达3141.6毫米;年日照平均3200小时左右。灌区内多东风,年均风速3.7米/秒,八级以上大风年均71天,最多年份达105天,尤其在6月中旬到7月下旬的干热风,持续日数最长可达9天,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霜冻和大风是本灌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本灌区属疏勒河流域,其主要灌溉水源是疏勒河经昌马灌区引用后进入双塔水库的尾水,据水库上游潘家庄水文站记载,多年平均年入库径流量为2.97亿立方米,其中河水占57%,泉水占43%。由于上游昌马灌区耕地面积逐年扩大,用水增加,渠系利用率逐步提高,地下水补给量减少,进入双塔堡水库的水量处于下降趋势,多年平均的年径流量50年代为3.3亿立方米,60年代为2.8亿立方米,70年代为2.51亿立方米。灌区内地下水比较丰富,埋深由东向西随地形变化而异。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1960年2月建成双塔堡水库,以后经过加固改建,成为我省大型灌溉调节水库,坝高26.8米,总库容2亿立方米。近期发展灌溉面积30万亩,远景发展灌溉面积46万亩。水库建成后又陆续建成总干渠和南北干渠各一条,全长81.2公里,已全部衬砌;支渠29条,全长132.4公里,已衬砌95公里;斗渠170条,全长251公里,已衬砌126公里;合计干支斗渠全长464.7公里,衬砌302.3公里,占渠道全长的65%。建成条田17.9万亩,截止1990年底,灌溉面积达到18.9万亩。实际灌溉面积达到20.6万亩。
党河水库灌区,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市。南靠鸣沙山,北临疏勒河古道,西连西戈壁,西南与南湖灌区相望,东接东戈壁,东南与三危山为邻。南北长40公里,东西宽22公里,控制面积880平方公里,辖孟家桥、七里镇、肃州、杨家桥、三危、五墩、郭家堡、吕家堡、转渠口、黄渠等10乡镇和省农垦局酒泉分局黄墩农场,青海石油管理局东风农场,敦煌市良种场、园艺场、林业站等单位,耕于面积达32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糜谷、豆类,经济作物有棉花、瓜菜、水果等。
灌区深居内陆,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程自1375米至1200米之间,四周为沙漠戈壁,属大陆性沙漠气候特干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4.7毫米,蒸发量达2409毫米;多年平均气温9.4℃,最高44.1℃,最低-28℃,年日照3240小时,无霜期149天。
灌区水源主要依赖党河径流,党河属疏勒河水系,发源于祁连山西部党河南山冰川群,经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由五阁庙入敦煌县境,于土窑墩汇入疏勒河,向西注入哈拉湖,全长390公里。据沙枣园水文站实测资料,多年平均径流量2.93亿立方米。
除党河外,灌区内有山前河沟两处:东水沟位于三危山东端,年径流量150万立方米,灌溉五墩乡疙瘩井耕地500多亩。西水沟(即千佛洞沟)位于三危山西端,年径流量410万立方米,除千佛洞旅游区附近800亩园林灌溉和生活用水外,全部渗入戈壁,以地下水形式补给下游灌区。灌区历史悠久。据《史记·夏本纪》载:大禹导九川。其中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导黑水至于三危。按:黑水可能是现代的疏勒河或党河。
4000多年前,这里已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又据《资治通鉴·汉纪》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实之。建成了最早的水利工程马圈口堰,引党河水,灌溉农田。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敦煌为沙州卫,招甘肃各地无业游民2400户,移居敦煌,开垦屯种,至乾隆中期,全县已形成通裕、普利、庆裕、上永丰、下永丰、大有、窑沟、新伏羌、旧伏羌、庄浪等10大渠系,灌溉面积近10万多亩。民国时期,水利发展缓慢。1949年灌溉面积为13.4万亩。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领导灌区人民大兴水利,建成中型水库1座。同时进行渠道改建和田间配套工程。40年来,先后建成干支斗各级渠道1060条,全长1271公里。其中高标准衬砌渠道175条,长405公里。截止1990年,灌溉面积达30多万亩,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群众生活显著提高。
流域概况
疏勒河的流域面积,《甘肃省志·自然地理志》称12.4万平方公里,《酒泉市志》称10.19万平方公里,《甘肃省志·水利志》称10.1884万平方公里,《玉门市志》称3.9497万平方公里。《敦煌市志》称2.0197万平方公里。还有资料称4.13万平方公里,上中下游流域面积分别为1.33万平方公里、1.2万平方公里、1.6万平方公里。
疏勒河上游穿行于祁连山地之中,海拔高度从4787米(源头)逐渐下降到1870米(昌马峡口),冰川广布、植被良好,年降水量50~400毫米,是疏勒河径流的主要产生区。
疏勒河中下游地区处于河西走廊西部,地势较平且干旱少雨,平均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平均年蒸发量则高达1860毫米,因此疏勒河径流占到本区水资源构成的90%左右。疏勒河在昌马峡口的常年出山径流约为10.14亿立方米,其中有56.3%~76.3%渗入洪积冲积扇砾石地面以下形成潜水,潜水流至地势较低的扇缘后形成泉水,泉水又重新转化为地表径流。
从清代以来,玉门镇与布隆吉之间的扇缘地区,从东到西依次排列有从“头道沟”直至“十道沟”的十条泉水河(其实不止此数),疏勒河干流爆发洪水时这些河道还有分洪作用。因此,地下水与地表径流的多次转化是疏勒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水文现象。地形方面,疏勒河中游地区主要为广阔的冲击洪积扇平原,又称玉门——踏实盆地,盆地内地势由南向东、北、西三面倾斜,其北部边界为北山山地(又称马鬃山山地)及其山前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西北部边界则为狭长的北截山山地(又称截山子,敦煌三危山、鸣沙山即为其西段)。
北山山地与北截山山地因经历漫长的剥蚀作用,相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疏勒河出山径流在玉门——踏实盆地有三个出口:与花海盆地相连的玉门东北部洼地(下简称东北洼地,清代为布鲁湖)、乱山子峡谷(双塔堡水库坝址所在)以及芦草沟口。其中乱山子峡谷与芦草沟口皆系地质时期河道切穿北截山山地而形成。乱山子峡谷以西、芦草沟口以北便为广阔的疏勒河下游冲积平原,终端湖哈拉湖海拔1040米,向西则为党河谷地(亦称疏勒河下游谷地)。党河谷地系指哈拉湖以西介于北山及南部阿尔金山的东西向谷地,其西端隔三陇沙(库姆塔格沙漠北部)与新疆罗布泊盆地东部的阿齐克谷地相接。
甘肃疏勒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西段,东以嘉峪关为界,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邻,南起祁连山与青海省相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流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疏勒河流域分为北部疏勒河水系和南部苏干湖水系两部分,流域面积分别为14.89万平方公里和2.11万平方公里。疏勒河水系自东向西由白杨河、石油河、疏勒河干流、榆林河、党河、敦煌南湖4条泉水沟、安南坝河等组成。其中石油河向东流入玉门花海盆地的干海子,其他支流均发源于祁连山区,汇流井入疏勒河干流,形成了疏勒河内陆水系。流域内分布着高山峡谷、戈壁荒漠、绿洲草场、风蚀荒地。疏勒河流域年平均气植7~9℃,年平均降水量50毫米,年蒸发量为3033~3246毫米,是典型的内陆干旱性气候。
疏勒”蒙古话为“水丰草美”之意。疏勒网中下游为丝绸之路古道,是古老的农业灌溉区,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开荒垦殖,引水灌溉。经过汉、唐、元、明、清历代开发,农业灌溉体系初具规模,1949年农业灌概面职达1.79万公顷(26.85万亩)。
2017年12月17日,疏勒河荣获2017年度“最美家乡河”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