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毒病
植物病害
番茄病毒病是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等病毒引起的、发生在番茄的病害。不同病毒在番茄不同生长期发生侵染时所产生的症状都不尽相同。番茄感染病毒病后会出现叶片卷缩、变黄、变脆,花叶、条斑和蕨叶,植株矮化等症状。
病原特征
在中国,可引起番茄病毒病的病毒种类较多,包括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番茄花叶病毒(ToMV)、番茄褪绿病毒(ToCV)、番茄斑萎病毒(TSWV)等20多种病毒。其中侵染范围较大,造成番茄产量损失严重的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番茄斑萎病毒。
病毒喜高温干旱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15-38℃;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35℃,相对湿度80%以下;最适感病生育期为五叶至座果中后期。发病潜育期10-15天。般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与流行。
为害症状
侵染循环
番茄病毒病病原的传播途径包括田间病残体带毒、种子带毒、昆虫传播、机械传播等。生产结束后田间残留的病残体,往往成为下一年的初侵染来源,当环境条件适宜时侵染番茄植株。种子带毒是番茄病毒病远距离转播的主要途径,一旦种子带毒番茄植株就会发生番茄病毒病,直接影响番茄植株的发育和果实成熟。蚜虫和烟粉虱可以通过病健植株间的取食将大多数番茄病毒病从带毒植株传播给健康植株。此外,在番茄生产季节,整枝、打杈、采摘等农事操作也可造成番茄病毒病的传播。
流行规律
在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番茄病毒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4月下旬至7月以及9-11月,春季以烟草花叶病毒为主,秋季以黄瓜花叶病毒、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为主。年度间早春温度偏高、少雨,蚜虫粉虱蓟马发生量大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夜温和地温偏高、少雨,蚜虫、粉虱多发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周边毒源寄主多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田间农事操作不注意防止传毒、肥水不均、施肥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品种间抗病、耐病差异较大,粉红系列明显较大红系列抗病。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分级标准
番茄病毒病分级指标:0级,全株无病;1级,心叶呈现花叶症状;2级,植株有1/3左右的叶片呈现花叶、明脉、斑驳等症状;3级,全株叶片出现花叶、明脉、斑驳、萎缩等症状,整株的株形只是正常健株的1/3~1/2;4级,全株叶片出现萎缩、畸形、坏死斑等,直至全株枯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3 16:23
目录
概述
病原特征
为害症状
参考资料